中醫(yī)古籍
  • 金魚藤

    《全國中草藥匯編》:金魚藤別名

    豆瓣鹿銜、肉質(zhì)伏石蕨、雞嘴鹿銜、金碎石、石串連、底線通筋

    來源

    蕨類水龍骨科金魚藤Lemmaphyllum carnosum (Wall.) Presl,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

    廣西、貴州、云南。

    性味

    微苦,涼。

    功能主治

    接骨,催生,除濕。主治小兒高熱,風濕,難產(chǎn)(宮縮無力),中耳炎,骨折。

    用法用量

    1~2錢。外用鮮品適量,搗汁滴耳。和本品適量配伍其它藥共搗爛加豬油烘熱,復位后包敷患處,固定。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金魚藤拼音注音Jīn Yú Ténɡ別名

    豆瓣鹿銜、雞嘴鹿銜、金碎葉、石串蓮、底綠通經(jīng)、棚梗

    來源

    藥材基源:為水龍骨科植物肉質(zhì)伏石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mmaphyllum carnosum(Wall.)Presl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附生于林中樹上或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植株比伏石蕨體形較大,高2-6cm。根莖細長,橫生,淡綠色,疏被淡褐色、粗篩孔的鉆形鱗片,基部近圓形并有分叉,全緣。葉遠生,二型;營養(yǎng)葉的葉柄極短,葉片長圓形或倒卵形,基部圓形至闊楔形;孢子葉的葉柄較長,葉片線形,干后邊緣反卷;葉脈不明顯,小脈網(wǎng)狀,內(nèi)藏小脈單一,棒狀。孢子囊群線形,位于中脈與葉脈之間,幼時有盾狀隔絲覆蓋。

    性味

    微苦;辛;涼

    功能主治

    清熱止咳;活血散瘀;解毒消腫。主小兒發(fā)熱;肺熱咳嗽;淋巴結核;風濕痹痛;骨折;中耳炎;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搗汁滴耳。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芥拼音注音Bái Jiè別名胡芥(《蜀本草》),蜀芥(《綱目》)。出處《唐本草》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嫩莖葉。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多有栽培。原形態(tài)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莖較粗壯,高達1米,全體被稀疏粗毛。葉互生;莖基部的葉具長柄......
  • 《中藥大辭典》:白芥子拼音注音Bái Jiè Zǐ別名辣菜子(《中藥志》)出處《唐本草》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種子。夏末、秋初果實成熟時割取全株,曬干后,打下種子,除去雜質(zhì)。生境分布主產(chǎn)安徽、河南、山東、四川、河北、陜西、山西等地。以安徽......
  • 拼音注音Bái Huā Dīnɡ Xiānɡ來源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白花歐丁香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yringa vulgarisL.f.alba(Weston)Vass.[S.vulgaris L.var.alba Weston]......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花丹拼音注音Bái Huā Dān別名白雪花、白皂藥、山波苓、一見消、烏面馬、火靈丹、假茉莉、猛老虎、白花巖陀來源為藍雪屬植物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 L.,以根和葉入藥。秋季采集,根曬干后入藥,鮮葉......
  • 拼音注音Bái Huā Jiǔ Lǐ Mínɡ別名白花、青羊藤、六月零、千里光、九里明、管芽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假東風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lumea riparia (Bl.) DC. [Conyzarparia B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