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九里香根

    拼音注音Jiǔ Lǐ Xiānɡ Gēn出處

    《南寧市藥物志》

    來源

    蕓香科植物九里香,秋季采,去凈泥土,切片,曬干。

    歸經(jīng)

    《廣西中藥志》:"入心、肝、肺三經(jīng)。"

    性味

    《文山中草藥》:"味辛苦,性溫。"

    注意

    《廣西中藥志》:"陰虛火亢者忌用。"

    功能主治

    治風(fēng)濕痹痛,腰痛,跌打損傷,睪丸腫痛,濕疹,疥癬。

    ①《南寧市藥物志》:"散瘀止痛。治風(fēng)濕痹痛;外敷殺蟲,洗爛瘡。"

    ②《廣西中藥志》:"治跌打腫痛。"

    ③《文山中草藥》:"治泌尿系感染,支氣管炎,濕疹,疥癬。"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復(fù)方

    ①治腰骨酸痛:鮮九里香根五錢至一兩,切碎和豬尾骨。水酒燉服。(《閩南民間草藥》)

    ②治睪丸腫大:鮮九里香根一至三兩,和青殼鴨蛋一個(gè)。水酒燉服。(《閩南民間草藥》)

    ③治陰疽:九里香干根一兩。水煎服。

    ④治久年痛風(fēng):九里香干根五錢至一兩。酒水煎服。

    ⑤治跌打損傷:九里香鮮根一兩。酒水煎服。(③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臨床應(yīng)用

    引產(chǎn):用九里香干根莖1斤,制成濃縮煎液120~250毫升。每次用消毒紗布條蘸藥液5~1O毫升塞入宮頸內(nèi)。操作及消毒按常規(guī)進(jìn)行。觀察177例,除懷孕月份較小的4例失敗外,其余均獲成功,只少數(shù)加用催產(chǎn)素,部分胎盤剝寓不全者行刮宮術(shù)。副反應(yīng)主要有畏寒、發(fā)熱、頭痛、腰酸、下腹不適等。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鱉脂拼音注音Biē Zhī別名鱉膏(《本草拾遺》),鱉油(《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出處《綱目》來源為鱉科動(dòng)物中華鱉的脂肪。功能主治①《本草蒙筌》:“眼睫倒毛簽入,可資除害。“②《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為滋養(yǎng)強(qiáng)壯藥。“摘錄《中藥大辭典......
  • 《全國中草藥匯編》:鱉血拼音注音Biē Xuè別名團(tuán)魚血來源爬行綱龜鱉目鱉科中華鱉Amyda sinensis (Wiegmann),以血入藥。生境分布從東北到海南島、陜西、甘肅、四川、云南。功能主治滋陰退熱。并有強(qiáng)壯作用。治肺結(jié)核潮熱:鱉......
  • 拼音注音Bì Zhì別名赤鷩(《山海經(jīng)》),鵕鸃(《漢書》),采雞(《逸周書》),錦雞(《禽經(jīng)》),金雞(《綱目》)。出處《本草拾遺》來源為雉科動(dòng)物紅腹錦雞的肉。生境分布平時(shí)常單獨(dú)或成對棲息于多巖的山地及巖坡,出沒于矮樹叢和竹林間。善奔馳,......
  • 《中藥大辭典》:鸊鷉拼音注音Pì Tī別名鷉、須贏(《爾雅》),刁鴨(《食療本草》),油鴨(《綱目》),水鸰仃(《醫(yī)林纂要》),水葫蘆(《中國動(dòng)物圖譜·鳥類》)。出處《本草拾遺》來源為鸊鷉科動(dòng)物小鸊鷉的肉或全體。生境分布分布亞洲東部的湖沼或......
  • 拼音注音Bǎo Yóu別名地鵏油、老鵏膏來源鶴形目鴇科大鴇Otis tarda L.,以脂肪入藥。生境分布我國東部地區(qū)的西部,冬遷我國北部。炮制冬至翌春獵捕,捕后去毛及內(nèi)臟,煮肉,將漂于上面的油脂收集起來,再放入鍋內(nèi),煉去水分,放涼即得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