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鯇魚膽

    《中藥大辭典》:鯇魚膽拼音注音Huàn Yú Dǎn出處

    《本草拾遺》

    來源

    為鯉科動物草魚。冬季收集,陰干。

    性味

    ①《本草拾遺》:"苦。"

    ②《綱目》:"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遺》:"主喉閉,取膽和暖水攪服之。"

    ②《綱目》:"一切骨鯁、竹本刺在喉中,以酒化二枚,溫呷取吐。"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鯇魚膽拼音注音Huàn Yú Dǎn英文名Grass carp gallbladder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藥材基源:為鯉科動物草魚的膽囊。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采收和儲藏:捕得后,剖腹,取出膽囊,洗凈,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棲息于江河湖泊中屬中下層魚類,生活于近岸多水草區(qū)域。為草食性魚類。生殖期4-7月。東北較遲。

    資源分布:南至廣東、北至東北平原地區(qū)均有分布?,F人工養(yǎng)殖成功,分布則更為廣泛。

    原形態(tài)

    草魚,體長,略呈圓筒形,腹圓無棱,尾部側扁。頭鈍,口端位,無須。上頜稍長于下頜。眼較小,上側位。鰓耙短小呈棒形,排列稀疏。下回齒2行,為梳狀櫛齒。,具斜狹下凹嚼面。邊緣具斜條狀溝紋。鱗片頗大,側線鱗39-46。背鰭3,7,無硬刺,起點與腹鰭相對。臀鰭3,8,亦無硬刺,身體各部分比例隨個體大小不同而有差異幼魚的頭長和眼徑相對 地較成魚為大,尾柄長,眼間距較成魚為小。/體呈茶黃色,背部青灰色,腹部銀白色,各鰭淺灰色。

    歸經

    肝;腎經

    性味

    味苦;性寒;有毒

    注意

    肝、堅功能不全者禁服。

    功能主治

    清熱利咽明目;祛痰止咳。主咽喉腫痛;目赤腫痛;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膽汁滴耳、滴眼或搽。骨服:入丸、散,1.5-2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瓣蕊唐松草拼音注音Bàn Ruǐ Tánɡ Sōnɡ Cǎo別名花唐松草、馬尾黃連、腎葉唐松草(《河北中藥手冊》)出處《河北中藥手冊》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瓣蕊唐松草的根。秋季采挖,去凈泥土,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叢和林緣......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丁香拼音注音Bái Dīnɡ Xiānɡ別名麻雀糞、家雀糞、樹麻雀來源雀形目文鳥科樹麻雀Passer montanus (L.),以糞便入藥。山麻雀Passer rutilans Temm.的糞便也作白丁香用。生境分布......
  • 拼音注音Bái Sān Qī別名打不死、還陽參、三面七、接骨丹、三步接骨丹、三匹七。出處《陜西中草藥》來源為景天科植物豌豆七的全草。夏季采收全草,曬干用或鮮用。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下巖石上的腐殖土或石隙,常生在石灰?guī)r地區(qū).分布陜西、河南、湖北......
  • 拼音注音Bái Sān Qī Gēn出處《陜西中草藥》來源為景天科植物碗豆七的根。性味味苦澀,性涼。功能主治理氣,收澀,消腫。治痢疾,腹瀉,喉炎,勞傷,跌打損傷,紅腫疼痛。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錢。摘錄《中藥大辭典》......
  • 拼音注音Bái Sān Bǎi Bànɡ別名紅三百棒出處《云南中草藥》來源為堇菜科植物如意草的全草。秋季采集。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山間。分布于云南等地。原形態(tài)宿根直立草本,高約15厘米。根長圓錐形?;~有長柄,淡綠色微帶紅暈,葉片闊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