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蒿雀

    《全國中草藥匯編》:蒿雀拼音注音Hāo Què別名

    青頭鹀、青頭雀

    來源

    雀形目雀科青頭鹀Emberiza spodocephala personata Temm.[E. personata Temm.],以入藥。

    生境分布

    江蘇、浙江、廣東。

    功能主治

    止血壯陽。內(nèi)服為止血藥。

    治陽痿:生生食肉,用量4~5只。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蒿雀拼音注音Hāo Què別名

    青頭雀(《東北動物藥》)。

    出處

    《本草拾遺》

    來源

    為雀科動物灰頭鹀全體

    生境分布

    分布我國東北。遷徙時,遍布華北和華中。在華南各地越冬。

    原形態(tài)

    體長約16厘米,形如麻雀。嘴呈粗短的圓錐形,上嘴深褐,下嘴淡黃。虹膜褐色。嘴基周圍及眼先黑色;雄鳥頭頂、后頸、喉及上胸均灰綠色,其余上體大都橄欖褐色,翕羽具黑褐色羽干紋;翼和尾大都黑褐,羽緣轉(zhuǎn)淡;最外側(cè)尾羽幾全白,次一對具楔形白斑;上胸至尾下覆羽概為檸檬黃色,兩脅具黑褐縱紋。腳4趾,淡黃色。雌鳥羽色略似雄者,僅頭頂和后頸星橄欖褐色,微帶黑色縱紋;眉紋微棕;喉與胸橄欖黃而具暗褐色斑點。

    棲于山谷、河岸或平原沼澤地的疏林或灌木叢中,秋季多柄于草叢地帶。食物為各種雜草及野生植物的種子,也吃谷類及昆蟲等。

    性味

    《本草拾遺》:"甘,溫,無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遺》:"益陽道,補精髓。"

    ②《東北動物藥》:"解毒,補益。治酒中毒,蕈中毒,陽痿等。"

    復(fù)方

    ①治酒中毒:青頭雀一只。去毛及腸雜,燒焦研面,白水沖服。

    ②治陽萎:青頭雀肉煮食。連續(xù)服用。(選方出《東北動物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蒿雀拼音注音Hāo Què別名

    青頭雀

    英文名Bunting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本草拾遺》:篙雀,似雀青黑,在篙間,塞外彌多,食之美干諸雀。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雀科動物灰頭鹀的肉或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mberiza spodocephala Pallas

    采收和儲藏:春、秋季捕捉,捕殺后,除去羽毛及內(nèi)臟。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多棲居于近河的灌叢中也見于林緣灌叢或公園中。常3-5只成群。受驚飛走時,開始像突然跌了下來,然后繼續(xù)向前飛去雜食性,多食雜草種子,也吃里果、玉米、大米、高梁、谷類,以及鞘翅目、雙翅目昆蟲等。巢我筑于離地面不高的矮灌叢的樹枝上,每窩產(chǎn)卵4-6枚,卵呈乳白色至淺藍灰,表面有縱紋斑。雛鳥孵出后,經(jīng)12-13天即離巢,秋天此鳥即集合成群。

    資源分布:分布于我國廣大地方,如東北及甘肅、河北、山東及長江流域以南臺灣、海南等地。

    原形態(tài)

    灰頭鹀,小型鳥類。體長約13-16.5cm。額、眼先、眼周、眼下、頦角均炭黑色;頭的余部及后頸、喉、胸等為橄欖綠色。喉、胸沾黃。背、肩、腰亦為橄欖綠色。各羽均雜以較寬闊的黑色縱紋。下體亮黃色;尾下覆羽較淡。上嘴淺黑以,下嘴及腳肉色。

    歸經(jīng)

    脾;腎經(jīng)

    性味

    味甘;性溫

    功能主治

    壯陽;解毒。主陽痿;酒中毒

    用法用量

    內(nèi)服:適量,煮食;或燒焦研面,白水沖服。

    復(fù)方

    ①治酒中毒: 青頭雀一只。去毛及腸雜,燒焦研面,自水沖服。②治陽萎: 青頭雀肉煮食。連續(xù)服用。 (選方出《東北動物藥》)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益陽道,補精髓。

    2.《東北動物藥》:解毒,補益。治酒中毒,葷中毒,陽瘍。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īnɡ Cǎo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賴草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ynus secalinus (Gcorgi)Tzvel.[Triticum secalinum Georgi; Aneurolepidium das......
  • 拼音注音Bīnɡ Cǎo Gēn出處《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賴草的根。秋季采挖,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潤濕肥沃沙地、渠邊、田埂、丘間低地。分布東北、河北、甘肅、寧夏、青海、新疆、陜西、山西、內(nèi)蒙古等地。原形態(tài)賴草,又名:厚穗......
  • 《中藥大辭典》:冰草白穗拼音注音Bīnɡ Cǎo Bái Suì出處《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賴草的帶菌果穗。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治淋病,帶下。復(fù)方①治淋病:冰草白穗一兩,水煎服。②治赤白帶下:冰草白穗五錢,敗醬草一......
  • 《全國中草藥匯編》:包袱七別名小八角蓮、半碗水、鐵骨散來源小檗科包袱七Dysosma difformis (Hemsl. et Wils.) T. H. Wang,以根狀莖及根入藥。生境分布湖北、湖南、四川。功能主治散風(fēng)祛痰,解毒。摘錄《全......
  • 拼音注音Bāo Gǔ Huǒ Yàn Bāo出處《重慶草藥》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感染病菌后變成黑色的雄花序。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玉蜀黍“條。功能主治《重慶草藥》:“煎水服,治暑熱腹瀉?!罢洝吨兴幋筠o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