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河豚目

    《中藥大辭典》:河豚目拼音注音Hé Tún Mù出處

    《本經(jīng)逢原》

    來源

    為鲀科動物弓斑東方鲀蟲紋東方鲀、暗色東方鲀眼睛。

    功能主治

    抉河豚目,拌輕粉,埋地中化水,拔腳上雞眼瘡,可以脫根。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河豚目拼音注音Hé Tún Mù英文名Ocellated puffer eye, Vermiculated puffer eye, Obscure puffer eye出處

    出自《本經(jīng)逢原》

    來源

    藥材基源:為鲀科動物弓斑東方鲀、蟲紋東方鲀、暗色東方鲀及同屬多種動物的眼球。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Fugu ocellatus(Osbeck)[Spheroides ocellatus Osbeck]2.Fugu vermicularis (Temminck et Schlegel)[Spheroides vermicularis Temminck et Schlegel]3.Fugu obscurus(Abe)[Spheroides obscurus Abe]

    采收和儲藏:加工河豚肉時,取其眼球,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棲息于近海,亦進入河口咸淡水區(qū)域。主食貝類、甲殼類、小魚類。

    2.暖溫性底層魚類,棲息于近海、河口咸淡水中,亦進入江河。主食貝類、蝦蟹及小魚等。遇敵害時,體內(nèi)氣囊能使腹部膨脹。4-5月為產(chǎn)卵期。

    3.棲息于近海和河川。雜食性,主食蝦、蟹、螺、魚苗、水生昆蟲、枝角類、橈足類及植物葉片和絲狀藻等。

    資源分布:1.弓斑東方鲀: 分布我國沿海。

    2.蟲紋東方鲀: 我國沿海均有分布。

    3.暗色東方鲀: 分布于黃海、渤海和東海。

    原形態(tài)

    1.弓斑東方鲀,體長一般為10-15cm,頭部、體背及腹面均有細弱小刺,背刺區(qū)與腹刺區(qū)分離。吻部、頭體兩側(cè)及尾部光滑。頭體背側(cè)面灰褐色,微綠。體側(cè)在胸鰭后上方,各有一黑綠色而帶橙色邊的大斑,并有一弓形橫過背部的黑綠色鞍狀斑,鞍癍斑具橙色邊緣。背鰭基部兩側(cè)具一圓形大黑斑。腹面白色,各鰭灰黃色。

    2.蟲蚊東方鲀,本種與弓斑東方鲀的區(qū)別是:有許多圓形和長蟲紋形白點。

    3.暗紋東方鲀,本種與弓斑東方鲀的區(qū)別是:棕褐色,背側(cè)面具不明顯的暗褐色橫紋4-6條,橫紋之間白色狹紋3-5條。胸鰭后上方體側(cè)處具一圓形黑色大斑,邊緣白色。

    歸經(jīng)

    肝經(jīng)

    性味

    甘;溫;大毒

    注意

    禁內(nèi)服。

    功能主治

    解毒療瘡。主雞眼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化水外涂。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àn Biān Shān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條葉樓梯草帶根莖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latostema sublineare W.T.Wang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切段,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
  • 《全國中草藥匯編》:半邊旗拼音注音Bàn Biān Qí別名半邊蕨、單片鋸、半邊牙、半邊梳、半邊風藥來源為鳳尾蕨科鳳尾蕨屬植物半邊旗Pteris semipinnata L.,以全草入藥。四季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性味苦、辛,涼。功能主治清......
  • 《全國中草藥匯編》:半邊蘇拼音注音Bàn Biān Sū別名綿穗蘇、野魚香、野蘇、大胡麻、天人草來源唇形科半邊蘇Comanthosphace ningpoensis (Hemsl.) Hand.-Mazz.,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浙江、江西、......
  • 《全國中草藥匯編》:半邊蓮拼音注音Bàn Biān Lián別名細米草、急解索、半邊花、蛇脷草[廣東]、長蟲草[河南]英文名HERBA LOBELIAE CHINENSIS來源本品為桔??浦参锇脒吷廘obelia chinensis Lou......
  • 拼音注音Bàn Biān Cài別名菜子七、婦人參、普賢菜。來源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華中碎米薺的根狀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rdamine urhaniana O.E.Schulz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挖,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