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螽斯、聒聒兒、郊游子
昆蟲綱直翅目螽斯科 Gampsocleis buergeri;G. inflata Ur.; G. gratiosa infuscata Ur.;G. sinensis Walker,以雄蟲全體入藥。捕捉后用白酒噴死,即時曬干或烘干備用。
南北各地。
解毒,行水,止痛。主治中耳炎,水腫及腰腿疼痛。
2~3個,瓦上焙焦,研面,吹耳內(nèi)或黃酒沖服。
聒子、聒聒、山蟈蟈
始載于《中國藥用動物志》。
藥材基源:為螽斯科動物螽斯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ampsaocleis gratiosa Brunner Wattenwy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捕捉,捕后沸水燙死,曬干或烘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活于荒地草叢及豆地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及河北、江蘇等地。
螽斯,全體綠色。觸角鞭狀,長于體軀。復(fù)眼卵圓形。前翅近膜質(zhì),較弱,前緣向下傾斜,靜止時左翅覆于右翅之上方。雄蟲在左前翅的軛區(qū)有圓形的發(fā)音器,右前翅的基部有光滑的鼓膜。聽器位于前足脛節(jié)基部外側(cè)。
性狀鑒別,本品全體呈長圓形,灰綠色或黃褐色。頭略呈圓形,復(fù)眼1對,卵圓形,觸角1對,長鞭狀,多脫落;前胸背板略呈細(xì)長圓柱形,中后胸被翅;胸足3對,多脫落,后足較大。氣腥。
味辛;微甘;性平
利水消腫;通絡(luò)止痛。主水腫尿少;腰膝腫痛;濕腳氣
內(nèi)服:研末,2-3只。外用:適量,研末吹耳。
《中國藥用動物志》:有解毒、止痛、利水消腫等功能。主治中耳炎、水腫、腰腿痛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螽斯、聒聒兒、郊游子
來源昆蟲綱直翅目螽斯科 Gampsocleis buergeri;G. inflata Ur.; G. gratiosa infuscata Ur.;G. sinensis Walker,以雄蟲全體入藥。捕捉后用白酒噴死,即時曬干或烘干備用。
生境分布南北各地。
功能主治解毒,行水,止痛。主治中耳炎,水腫及腰腿疼痛。
用法用量2~3個,瓦上焙焦,研面,吹耳內(nèi)或黃酒沖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蟈蟈拼音注音Guō Guō別名聒子、聒聒、山蟈蟈
英文名katydisds出處始載于《中國藥用動物志》。
來源藥材基源:為螽斯科動物螽斯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ampsaocleis gratiosa Brunner Wattenwy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捕捉,捕后沸水燙死,曬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活于荒地草叢及豆地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及河北、江蘇等地。
原形態(tài)螽斯,全體綠色。觸角鞭狀,長于體軀。復(fù)眼卵圓形。前翅近膜質(zhì),較弱,前緣向下傾斜,靜止時左翅覆于右翅之上方。雄蟲在左前翅的軛區(qū)有圓形的發(fā)音器,右前翅的基部有光滑的鼓膜。聽器位于前足脛節(jié)基部外側(cè)。
性狀性狀鑒別,本品全體呈長圓形,灰綠色或黃褐色。頭略呈圓形,復(fù)眼1對,卵圓形,觸角1對,長鞭狀,多脫落;前胸背板略呈細(xì)長圓柱形,中后胸被翅;胸足3對,多脫落,后足較大。氣腥。
性味味辛;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利水消腫;通絡(luò)止痛。主水腫尿少;腰膝腫痛;濕腳氣
用法用量內(nèi)服:研末,2-3只。外用:適量,研末吹耳。
各家論述《中國藥用動物志》:有解毒、止痛、利水消腫等功能。主治中耳炎、水腫、腰腿痛等。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