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豆葉參

    《全國中草藥匯編》:豆葉參別名

    川南報春

    來源

    報春花科報春花屬植物鄂西粗葉報春花Primula epilosa Craib,以根入藥。7~9月采集,曬干。

    性味

    甘、辛,涼。

    功能主治

    清濕熱,祛風(fēng)痰。用于頭昏,耳聾,濕熱黃疸,尿少色黃。

    用法用量

    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豆葉參拼音注音Dòu Yè Shēn來源

    藥材基源:為報春花科植物二郎山報春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rimula epilosa Craib

    采收和儲藏:7-9月挖取根莖,除去須根,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2900m的林緣和陰濕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和四川西部(天全、滬定)。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具粗短的根莖和多數(shù)粗長須根。葉基生,開花時當年生新葉基部有鱗片,鱗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20mm,于時褐色;葉柄長5-25mm,有寬翼;葉片長圓狀倒卵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開花時新葉常未充分發(fā)育,老葉長5-10cm,寬2-4cm,先端圓形,基部漸狹,邊緣具胼胝質(zhì)尖頭的三角形牙齒,干時近革質(zhì),上面深綠色,粗糙,下面淡綠色,僅沿葉脈被稀疏黃毛,中肋稍寬?;ㄝ愀?.5-14cm,頂生傘形花序具花2-5朵;苞片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3-10mm,膜質(zhì);花梗長4-20mm,被黃色毛;花萼鐘狀,長7-11mm,5裂,裂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外面被黃色毛;花冠淡紫藍色,有稀疏的暗紫色條紋,5裂,裂片闊倒卵形,寬達12mm,先端深2裂;長花柱花:冠筒長約10mm,雄蕊距冠筒基部約4mm著生,花柱微伸出筒口;短花柱花:冠筒長14-17mm,雄蕊近冠筒口著生,花柱長4-5.5mm。蒴果球形,包于增大宿存花萼內(nèi)。種子多數(shù),圓形,黑色,有小的疣狀突起?;ㄆ?-5月。

    性味

    甘;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主濕熱黃疸;小便色黃澀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8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硨磲拼音注音Chē Qú別名車渠(《海藥本草》)出處《海藥本草》來源為硨磲科動物鱗硨磲或其同屬動物的貝殼。生境分布生活在潮間帶珊瑚礁間。分布我國南海諸島。原形態(tài)貝殼巨大,重而堅厚。卵圓形,殼頂位于貝殼中央,殼頂前方有一長卵形......
  • 拼音注音Chē Qú Ròu來源藥材基源:為硨磲科動物鱗硨磲和長硨磲等的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Tridacna squamosa Lamarck2.Tridacna elongata Lanmarck[Trdacna (Chamest......
  • 《中國藥典》:磁石拼音注音Cí Shí別名吸鐵石、活磁石、靈磁石、磁鐵石英文名MAGNETITUM來源本品為氧化物類礦物尖晶石族磁鐵礦,主含四氧化三鐵(Fe3O4)。采挖后,除去雜石。性狀本品為塊狀集合體,呈不規(guī)則塊狀,或略帶方形,多具棱角......
  • 拼音注音Chènɡ Gǎn Shēnɡ Má別名斑麻、麻沙菜、白花根、米點菜、土升麻(《貴州民間藥物》),貓兒翻甑、搬倒甑(《貴州草藥》)。出處《貴州民間藥物》來源為菊科植物白鼓釘?shù)母?。秋季采收,曬干。生境分布野生于濕潤山坡、草地,或溪旁?.....
  • 《中藥大辭典》:秤桿草拼音注音Chènɡ Gǎn Cǎo別名搬倒甑、野升麻、麻秤桿、白升麻、紅升麻、土升麻。出處《四川常用中草藥》來源為菊科植物山蘭的全草或根。夏秋季采。生境分布多生于山坡向陽處草叢中及溝邊。分布長江以南各地。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