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短柱梅花草

    拼音注音Duǎn Zhù Méi Huā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Shrotstyle Parnassia出處

    始載于《植物研究》。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虎耳草科植物短柱梅花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rnassia brevistyla (Brieg. ) Hand.- Mazz.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3000m以上的高山草甸。

    資源分布:分布于甘肅、四川、云南、西藏、陜西、湖北等地。

    原形態(tài)

    短柱梅花草 多年生草本,高8-25cm。基生葉薄紙質(zhì),葉柄長達4cm;葉片卵形狀心形,長1-2.5cm,寬1-2cm莖生葉1片,卵狀心形,比基生葉稍小或稍大,基部心形,半抱莖,全緣?;▎紊o頂,白色,兩性;萼片5,長圓形,先端鈍圓,基部多少與子房合生,宿存;花瓣5,倒卵形,長1-2cm,無流蘇狀細裂,先端渾圓或通常微凹;雄蕊5,與花瓣互生,退化雄蕊通常生于花瓣基部;藥隔淺褐色,呈鉆狀,突出于花藥之上,蕊間退化雄蕊由3淺裂過渡成不明顯的凹凸;子房上位,心皮3,合生,側(cè)膜胎座;花柱極短,先端3裂。蒴果。種子多數(shù)?;ㄆ?-8月,果期7-9月。

    性狀

    根莖塊狀,長約1.6cm,直徑約6mm,表面褐色,有多數(shù)不定根。莖圓柱形,長3.5-32cm,直徑1-2mm,深黃色或淺灰色。葉皺縮,深黃色或淡灰色,薄紙質(zhì)。基生葉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狀心形,長1-2.5cm,寬0.8-2cm,葉柄長可達4cm;莖生葉1片,形似基生葉,較小,基部心形,半抱莖?;S棕色,單生莖頂。氣微,味甘。

    歸經(jīng)

    入肺、胃二經(jīng)

    性味

    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主發(fā)熱;內(nèi)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用于內(nèi)傷出血,清熱。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ài Mǐ別名稗子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稗的種子。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舂去殼,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沼澤地、溝邊及水稻......
  • 拼音注音Bǐ Zǎi Cǎo別名竹篙草(《嶺南科學雜志》),黃毛草(《廣州植物志》),墻頭竹、貓仔草、牛尾草(《福建民間草藥》),金絲茅《中國主要植物圖說·禾本科》),筆毛草、猴毛草、眉毛草、金黃草、胡毛草(《閩東本草》),貓毛草(《廣東中......
  • 《中藥大辭典》:筆筒草拼音注音Bí Tǒnɡ Cǎo別名通氣草(《草木便方》),眉毛草、土木賊(《分類草藥性》),節(jié)節(jié)菜、接骨草(《福建民間草藥》),鎖眉草(《四川中藥志》),節(jié)骨草(《湖南藥物志》),銼刀草、木賊草、土麻黃、筆頭草、野麻黃......
  • 拼音注音Bǐ Guǎn Rónɡ別名筆管樹、漆娘舅、鳥榕、雀榕來源??乒P管榕Ficus wightiana Wall.,以根、葉入藥。生境分布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性味甘、微苦、平。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治漆瘡,鵝兒瘡、乳腺炎。用法用......
  • 《全國中草藥匯編》:筆羅子拼音注音Bǐ Luó Zǐ別名野枇杷、粗糠柴來源清風藤科筆羅子Meliosma rigida Sieb. et Zucc.,以根皮入藥。生境分布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性味酸,平。功能主治解毒,利水,消腫。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