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盾葉莓

    《全國中草藥匯編》:盾葉莓拼音注音Dùn Yè Méi來源

    薔薇科盾葉莓Rubus peltatus Maxim.,以果實入藥。

    生境分布

    安徽、浙江、江西、湖北。

    功能主治

    主治腰腿酸痛。

    用法用量

    果實2~3兩,水煎,沖黃酒、紅糖,早晚飯前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盾葉莓拼音注音Dùn Yè Méi別名

    天青地白扭、大葉復(fù)盆子

    出處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盾葉莓果實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或山溝。分布安徽、江西、湖北等地。

    原形態(tài)

    直立灌木,高1~1.5米。莖紅褐色或棕褐色,散生皮刺,小枝綠色,有白粉。單葉互生,盾狀,卵狀圓形,長7.5~17厘米,寬6.5~15厘米,掌狀3~5淺裂,中裂片較大,基部心形,邊緣有不整齊細鋸齒,上面貼生硬毛,下面有柔毛,沿葉脈較密;葉柄長4.5~7.5厘米,有鉤狀細刺;托葉卵狀披針形。單花和葉對生,白色,直徑約5厘米,萼裂片卵狀披針形,邊緣具疏齒,兩面有白色絹毛;雄蕊多數(shù),藥黃褐色。聚合果圓柱形,長3~4.5厘米,橘紅色?;ㄆ?~5月。果期6~7月。

    功能主治

    治腰脊四肢酸疼。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3兩。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盾葉莓拼音注音Dùn Yè Méi別名

    天青地白扭

    英文名Fruit of Peltateleaf Raspberry出處

    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眉葉莓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bus peltatus Maxim.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摘成熟果實,直接曬干,或用沸水浸一下再曬至全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1500m的山坡、山腳、山溝林下、林緣或較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安徽、浙江、湖北、四川、貴州。

    原形態(tài)

    盾葉莓 直立或攀援灌木,高l-2m。紅褐色或棕褐色,散生皮刺,小枝綠色,有白粉。單葉互生;葉柄長4.5-7.5cm,有鉤狀細刺;托葉卵狀披針形;葉片盾狀,卵狀圓形,長7.5-17cm,寬6.5-15cm,掌狀3-5淺裂,中裂片較大,基部心形,邊緣具齒,上面貼生硬毛,下面有柔毛,沿葉脈較密,并有小皮刺。單花和葉對生,白色,直徑約5cm,萼片5,兩面具白色絹毛;雄蕊多數(shù),花絲鉆形或線形,藥黃褐色;雌蕊很多,可達100,被柔毛。聚合果圓柱形,長3-4.5cm,橘紅色?;ㄆ?-5月。果期6-7月。

    歸經(jīng)

    腎經(jīng)

    性味

    咸、酸;溫

    功能主治

    強腰健腎,祛風(fēng)止痛。主四肢關(guān)節(jié)疼痛,腰脊酸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栗子拼音注音Cì Lì Zi別名細梗薔薇來源薔薇科刺栗子Rosa graciliflora Rehd. et Wils.,以果實入藥。生境分布陜西。性味甘、酸、微澀,平。功能主治止痢消腫。主治痢疾,痔瘡。用法用量3~5......
  • 《中藥大辭典》:刺桐葉拼音注音Cì Tónɡ Yè出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豆科植物刺桐的葉片。功能主治治小兒疳積,蛔蟲癥。用法用量研末開水沖服,0.8~1錢。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刺桐葉拼音注音Cì Tónɡ Yè別名......
  • 拼音注音Cì Tónɡ Huā別名鸚哥花(《天中記》)出處《本草圖經(jīng)》來源為豆科植物刺桐的花。功能主治《本草圖經(jīng)》:“主金瘡,止血?!坝梅ㄓ昧客庥茫貉心┓?。摘錄《中藥大辭典》......
  • 《中藥大辭典》:刺梨拼音注音Cì Lí別名茨梨(《分類草藥性》),文先果(《四川中藥志》),團糖二(《四川常用中草藥》)。出處《綱目拾遺》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刺梨的果實。生境分布生長于中山及低山地區(qū)的溝旁、路邊或灌木林旁。分布江蘇、湖北、四川、......
  • 《中藥大辭典》:刺梨葉拼音注音Cì Lí Yè出處《草木便方》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刺梨的葉片。功能主治①《草木便方》:“療疥,癰,金瘡?!阿凇顿F陽民間藥草》:“治小兒熱瘡,搗敷;外痔,焙干,研末,麻油調(diào)敷。亦可煎服?!罢洝吨兴幋筠o典》《中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