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燈臺樹

    《全國中草藥匯編》:燈臺樹別名

    鴨腳樹、肥豬葉、大樹理肺散、買擔(dān)別[傣語]

    來源

    為夾竹桃科雞骨常山屬植物燈臺樹Alstonia scholaris (L.) R. Brown,以葉或嫩枝入藥。四季可采,鮮用或曬干炒黃備用。

    性味

    淡,平。有毒。

    功能主治

    消炎,化痰止咳,止痛。用于支氣管炎,百日咳,胃痛,腹瀉,瘧疾;外用治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3~4錢;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燈臺樹拼音注音Dēnɡ Tái Shù別名

    六角樹、梾木、雞肫皮、烏牙樹、傘柄樹、貓貓頭

    來源

    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燈臺樹的樹皮或根皮、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othocaryum controuersum (Hemsl.)Pljark.[Cornus controuersa Hemsl.]

    采收和儲藏:樹皮或根皮定植10年以上收獲。生長期越長,皮層越厚,產(chǎn)量越高,質(zhì)量越好。5-6月,剝?nèi)淦せ蚋?,曬干。葉一年四季均可采收,曬干備用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50-2600m的常綠闊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遼寧、河北、陜西、甘肅、山東、安徽、臺灣、河南、廣東、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落葉喬木,高6-15m。樹皮暗灰色;枝條紫紅以,無毛。葉互生;葉柄長2-6.5cm;葉片寬卵形或?qū)挋E圓形,長6-13cm,寬3.5-9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綠以,疏生貼伏的柔毛;側(cè)脈6-7對。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稍被貼伏的短柔毛;花小,白色;萼齒三角形;花瓣4,長披針形;雄蕊4,伸出,長4-5mm,無毛;子房下位,倒卵圓形,密被灰色貼伏的短柔毛。核果球形,紫紅以至藍黑色,直徑6-7mm?;ㄆ?-6月,果期7-8月。

    栽培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和、涼爽的濕潤氣候。怕高溫,耐嚴寒。以土層深厚、含腐殖豐富而排水良好的壤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8-9月采收成熟果實,除去果皮和果肉,將種子洗凈晾干。可隨采播,亦可翌年春播。播種前,用細沙攔種擦傷種皮。按條播行距30cm開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nèi),覆蓋細土3cm,澆水保濕。經(jīng)育苗1年,苗高30cm以上時,選陰雨天氣定植。按行株距3m×3m開坑,每坑栽1株。

    田間管理 幼樹生長緩慢,宜加強撫育,每年春3-4月和夏5-6月各進行中耕除草,結(jié)合施肥。冬季剪除根莖萌蘗及樹冠下部過密分枝,促進主干生長。

    性味

    味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平肝;消腫止痛。主頭痛;眩暈;咽喉腫痛;關(guān)節(jié)酸痛;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5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āo Ké Línɡ Xiè別名石蟹來源藥材基源:為菱蟹科動物粗糙菱蟹的肉、殼。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aldorfia horrida(Linnaeus)[Parthenope horrida(Linnaeus)]采收和儲藏:全年......
  • 《全國中草藥匯編》:糙蘇拼音注音Cāo Sū別名大葉糙蘇、山蘇子[內(nèi)蒙古]、續(xù)斷[寧夏]、山芝麻來源唇形科糙蘇屬植物糙蘇Phlomis umbrosa Turcz.,以地上全草或根入藥。夏秋采割地上全草;秋季挖取根部,去凈泥土和雜質(zhì),曬干。......
  • 別名蔓龍膽、虎牙草來源龍膽科纏竹黃Tripterospermum cordifolium (Marq.) H. Smith,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涼。功能主治清肝肺火。主治咳嗽,急驚風(fēng),肝熱目赤,口苦,黃疸,筋骨熱痛等癥。用法用......
  • 《中藥大辭典》:翅衛(wèi)矛拼音注音Chì Wèi Máo別名約哦(藏名)出處《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來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栓翅衛(wèi)矛的枝皮。7~8月采,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林緣及河岸灌叢中。分布河南、陜西、甘肅、四川等地。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高約4米。枝近四棱......
  • 拼音注音Chì Zǐ Mù來源藥材基源:為梧桐科植物翅子樹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terospermum acerifolium Willd.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葉,鮮用。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1780m的山坡上。資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