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大蕉皮

    《中藥大辭典》:大蕉皮拼音注音Dà Jiāo Pí出處

    《廣東中藥》II

    來源

    為芭蕉科植物甘蕉果皮。秋季收拾蕉皮曬干。

    生境分布

    主產(chǎn)廣東。

    性狀

    果皮,鮮者黃綠色,干者黑褐色,呈不規(guī)則之條塊狀,軟而韌,纖維眾多,具有較長的果柄,柄之纖維性較強,長約4~5厘米。以干燥、潔凈者為佳。

    功能主治

    《廣東中藥》II:"內(nèi)服治痢疾。炒過煎水服,治霍亂肚痛。煎水洗皮膚瘙庠。"

    復方

    治鼻蝶(鼻腔內(nèi)潰瘍作痛):甘蕉果皮曬干,焙研細末,調(diào)冰片、茶油抹患處。(《泉州本草》)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大蕉皮拼音注音Dà Jiāo Pí英文名pericarp of Commom Banana出處

    出自《廣東中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芭蕉科植物大蕉等的果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Musa sapientum L.[Mlparadisiaca L.var.sapientum(L.)O.Kuntze]2.Musa nana Lour

    采收和儲藏:將成熟果實采收,剝?nèi)」?,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1.我國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及云南等地均有培培。原產(chǎn)印度、馬來西亞等地。

    2.原產(chǎn)我國南部。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以及云南等地有栽培。

    原形態(tài)

    1.大蕉,多年生叢生草本,高3-7m。具匍匐莖,假莖厚而粗重,多少被白粉。葉柄甚伸長,長在30cm以上,多白粉,葉翼閉合;葉直立或上舉,長圓形,長1.5-3m,寬40-60cm,葉面深綠,葉背淡綠,被明顯的白粉,基部近心形或耳形,近對稱,先端銳尖或尖。穗狀花序下垂,花序軸無毛,苞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30cm以上,脫落,外面呈紫紅色,內(nèi)面深紅色,每苞片有花二列,雄花脫落;花被片黃白色,合生花被片長4-6.5cm,離生花被片長約為合生花被片長之半,為透明蠟質(zhì),具光澤,長圓形或近圓形,先端具小突尖、錐尖或卷曲成囊。果序由7-8段至數(shù)十段的果束組成。果長圓形,按長寬比例較短粗,果身直或微彎曲,長10-20cm,棱角明顯,果柄通常伸長,果肉細膩,緊實,未成熟前味澀,成熟時味甜或略帶酸味,但缺香氣或微具香氣,無種子或具少數(shù)種子。花、果期全年。

    2.香蕉, 多年生草本,具匍匐莖。植株叢生,一般高不及2m,高型的達4-5m。假莖均濃綠而帶黑斑,被白粉,尤以上部為多。葉柄短粗,通常長在30cm以下,葉翼明顯,張開,邊緣褐紅色或鮮紅色。葉片長圓形,長(1.5-)2-2.2m,寬60-70cm,先端鈍圓,基部近圓形,兩側(cè)對稱,葉面深綠色,無白粉,葉背淺綠色,被白粉。德狀花序下垂,花序軸密被褐色絨毛,苞片外面暗紫色,雄花苞片不脫落,每苞片內(nèi)有花2列;花乳白色或略帶淺紫色,離生花被片近圓形,全線,先端有錐狀急尖,合生花被片的中間二側(cè)生小裂片,長約為中央裂片的1/2。最大的果叢有果360個之多,重可達32kg;一般的果叢有果8-10段,有果150-200個;果長圓形,長15-25cm,果棱明顯,有4-5棱,先端漸狹,果柄短,果皮青綠色,果肉甜滑,無種子,香味特濃?;?、果期全年。

    性狀

    性狀鑒別,果皮呈不規(guī)則條塊狀,表面黑褐色,具有較長的果柄,纖維性較強,長4-5cm。質(zhì)軟而韌,纖維眾多。以干燥、潔凈者為佳。

    藥理作用

    成熟香蕉之干果皮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有抑制真菌、細菌的作用??拐婢镔|(zhì)可能是蕉皮素(Mu-sarin)。

    性味

    味甘;澀;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降血壓。主痢疾;霍亂;皮膚瘙癢;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敷。

    各家論述

    《廣東中藥》:內(nèi)服治痢疾。炒過煎水服,治霍亂肚痛。煎水洗皮膚痕(瘙)癢。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毛委陵菜別名熱干巴[蒙名]來源薔薇科白毛委陵菜Potentilla conferta Bunge,以根入藥。生境分布內(nèi)蒙古。性味苦、酸,涼。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止血。主治子宮功能性出血。鼻衄。用法用量配方用,1~2錢。......
  • 拼音注音Bái Máo Cǎo別名伏地蜈蚣草(《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出處《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來源為紫草科植物紫筒草的全草。夏季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于草原、沙漠地區(qū)的固定沙地、山坡、沙質(zhì)地。分布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陜西等地。原形態(tài)......
  • 《中藥大辭典》:白毛藤拼音注音Bái Máo Ténɡ別名苻(《爾雅》),蜀羊泉、谷菜(《本經(jīng)》),鬼目草(《爾雅》郭璞注),白草(《別錄》),排風、白幕(《本草拾遺》),鬼目菜(《吳志》),天燈籠、和尚頭草(《綱目拾遺》),望冬紅、酸尖菜......
  • 《中藥大辭典》:白毛藤根拼音注音Bái Máo Ténɡ Gēn出處《福建民間草藥》來源為茄科植物白英的根。夏、秋采收。性味①《四川中藥志》:“性平,味苦辛,無毒?!阿凇吨貞c草藥》:“味甘,性平微寒,無毒。“功能主治治風火牙痛,頭痛,瘰疬,......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毛蛇拼音注音Bái Máo Shé別名石祈蛇、上樹蛇、白毛伸筋、石蠶、毛石蠶、巖蠶、白毛巖蠶、老鼠尾來源為骨碎補科陰石蕨屬植物圓蓋陰石蕨Humata tyermanni S. Moore,以根狀莖入藥。全年可采,洗凈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