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大泡通葉

    《中藥大辭典》:大泡通葉拼音注音Dà Pào Tōnɡ Yè出處

    《貴州民間藥》

    來源

    為五加科植物穗序鵝掌柴。

    功能主治

    《貴州民間藥物》:"治皮膚裂開(受寒冷刺激而起),用大泡通葉一張,火上烤軟后包于患處.每夜如法包一次。"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大泡通葉拼音注音Dà Pào Tōnɡ Yè別名

    牛嗓管葉、豆鼓葉、大豆豉葉

    英文名Leaf of Delavay Schefflera出處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穗序鵝掌柴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hefflera delavayi (Franch.) Harms.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干研粉。

    原形態(tài)

    喬木灌木,高3-8m。莖粗大,外表暗褐色;小枝粗壯,幼時必生黃棕以星狀絨毛,后即脫落;具白以片狀髓心。掌狀復(fù)葉有小葉4-7;葉柄長4-16cm,最長可至70cm,幼時密生星狀絨毛,成長圓形,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20cm,最長可達35cm,寬2-8cm或稍寬;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鈍形至圓形;全緣具疏離不整齊粗齒或1-3淺裂至深裂,上面無毛,下面密生灰白以或黃棕色星狀絨毛,主脈粗而明顯;側(cè)脈8-12對,上面坦或微隆起,下面稍隆起,網(wǎng)脈上面稍下陷,稀平坦,下面為絨毛掩蓋而不隆起?;o梗,穗狀花序聚生成大圓錐花序頂生,長12-10cm,主軸和分枝幼時均密被星狀絨毛,后毛逐漸脫落,分枝長10-30cm;苞片卵形,長4-5mm,小苞片三角狀卵形,長1-2mm,均密被星狀絨毛;萼長1.5-2mm,疏被星狀短柔毛,邊緣有4-5齒;‘花瓣4-5,三角狀卵形,長約2mm,無毛,花白色;雄蕊5,花絲長約3mm;子房下位,4-5室;花柱合生成柱狀,柱頭不明顯,花盤隆起。果實球形,直徑約4mm,紫黑色,幾無毛;宿存花柱長1.5-2mm?;ㄆ?0-11月,果期翌年1月。

    性味

    味苦;澀;性微寒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燥濕;解毒斂瘡。主風(fēng)疹;濕疹;皮炎;皮膚皸裂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貴州民間藥物》:治皮膚裂開(受寒冷刺激而起),用大泡通葉一張,火上烤軟后包于患處。每夜如法包一次。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豆蔻拼音注音Bái Dòu Kòu別名多骨(《本草拾遺》),殼蔻(《本經(jīng)逢原》),白蔻(《本草經(jīng)解》)。出處《本草拾遺》來源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實。10~12月果實呈黃綠色尚未開裂時采收,除去殘留的果柄,曬干。生境分布栽培......
  • 拼音注音Bái Dòu Kòu Ké別名豆蔻殼(《飲片新參》),白蔻衣(江蘇)。出處《藥性切用》來源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殼。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豆蔻“條。性味《飲片新參》:“味微辛?!肮δ苤髦微佟端幮郧杏谩罚骸皩捫亻_胃。“②《飲片新參》:“......
  • 拼音注音Bái Bèi別名貝子、貝齒、白海肥、海肥、白貝齒來源藥材基源:為寶貝科動物貨貝、環(huán)紋貨貝等的殼。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Monetaria moneta(Linnaeus)2.Monetaria annulus(Linnaeus)......
  • 拼音注音Bái Chē Zhóu Cǎo別名白花苜蓿、三消草、螃蟹花、金花草、菽草翹搖來源豆科白車軸草Trifolium repens L.,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東北、河北、華東、西南?;瘜W(xué)成分葉含有異槲皮甙、亞麻子甙(linamarin)......
  • 拼音注音Bái Là Liǎo別名蓼子草、馬蓼、假長尾葉蓼、假長尾蓼、山蓼來源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長鬃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gonum longisetum De Bruyn[P.caespitosum B1.var.l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