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大母豬藤

    《全國中草藥匯編》:大母豬藤拼音注音Dà Mǔ Zhū Ténɡ別名

    大葉烏蘞莓、野葡萄、綠葉扁擔藤

    來源

    葡萄科大母豬藤Cayratia oligocarpa (Levl. et Van.) Gagnep.,以根、葉入藥。

    生境分布

    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

    性味

    微苦,平。

    功能主治

    除風濕,通經絡。主治牙痛,風濕關節(jié)炎,無名腫毒等。

    用法用量

    1~2兩,水煎服、泡酒服或燉肉服。外用搗爛外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大母豬藤拼音注音Dà Mǔ Zhū Ténɡ別名

    野葡萄、綠葉扁擔藤

    出處

    《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

    為葡萄科植物大葉烏蘞莓。全年均可采挖根,夏季采葉曬干備用。

    生境分布

    于山地森林中,常攀援于大樹上。分布四川、湖北、貴州、湖南、江西等地。

    原形態(tài)

    大葉烏蘞莓,又名:稀果野葡萄。

    亞灌木狀藤本。莖圓柱形,綠色,有溝槽,節(jié)紅色,生黃褐色短柔毛;卷須粗壯,2分叉,與葉對生。葉互生,鳥足狀復葉;小葉5片,膜質,狹卵形,中間小葉較大,長8~1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鈍圓或寬楔形,邊緣有具短尖的鈍齒,下面疏被短柔毛,上面中脈和側脈有毛,或變無毛,小葉柄較側生小葉柄長2倍以上。傘房狀聚傘花序腋生,少頂生,有短柔毛;花梗被疏毛;花稀疏,兩性,淡綠色;花萼杯狀,上部分離,有疏柔毛;花瓣4,無角,有短柔毛或近無毛;花盤杯狀,膜質,全緣或4裂,子房陷于花盤內;雄蕊4,花藥圓形,花絲長,超過花盤。漿果球形,黃綠色,熟時黑色。種子3~4,基部極狹。花期5~6月。果期7~10月。

    性味

    性平,味微苦。

    功能主治

    除風濕,通經絡。治牙痛,風濕關節(jié)炎,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兩;浸酒或燉肉服。外用:搗敷。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大母豬藤拼音注音Dà Mǔ Zhū Ténɡ別名

    野葡萄、綠葉扁擔藤、稀果野葡萄、地五加、母豬藤。

    英文名Root or leaf of Bigleaf Cayratia出處

    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大葉烏蘞莓的根、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yratia oligocarpa (Levl.et Vant.)Gagnep. [Vitis oligocarpa Levl.et Vant.]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根,洗凈,切片;夏、秋季采葉,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900m以下的山地灌叢及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大葉烏蘞莓 木質藤本。幼枝有棱角及溝槽,被黃褐色短柔毛,老枝圓柱形,有縱條紋;卷須粗壯,常在頂端分兩叉。鳥趾狀復葉互生,小葉5;總葉柄長達12cm,被柔毛,中間小葉較大,狹卵形,長8-15cm,寬4.5-9cm,先端漸尖,基部鈍圓或寬楔形,邊緣有具短尖的鈍齒,上面中脈和側脈有毛或變無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粗柔毛;側生小葉較小;中間小葉柄較側生的長2倍以上,且細?;▋尚?,聚傘花序腋生,稀頂生,有短柔毛;花梗無關節(jié);花萼杯狀,有疏柔毛;花瓣4,有短柔毛或近無毛;雄蕊4;花盤杯狀,膜質;子房陷于花盤內。漿果球形,熟時紫黑色,種子3-4顆,種子基部極狹。花期5-6月,果期7-10月。

    歸經

    心經

    性味

    微苦;平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通經絡;清熱解毒。主牙痛;風濕關節(jié)炎;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倍量;或浸酒、燉肉服。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鞭葉鐵線蕨拼音注音Biān Yè Tiě Xiàn Jué別名巖虱子、有尾鐵線蕨、過山龍來源蕨類鐵線蕨科鞭葉鐵線蕨Adiantum caudatum L.,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長江流域及東南、西南。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
  • 《全國中草藥匯編》:鞭打繡球拼音注音Biān Dǎ Xiù Qiú別名地草果、紅頂珠、頂珠草、底線果、地紅參、地紅豆、地胡椒、月月換葉、連線草[云南]來源玄參科羊膜草屬植物羊膜草Hemiphragma heterophyllum Wall.......
  • 《全國中草藥匯編》:飽飯花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別名小葉珍珠花、烏飯子、米飯花來源杜鵑花科飽飯花Vaccinium laetum Diels,以枝葉、果實入藥。生境分布四川。性味枝葉:苦,平。果:酸、甘,平。功能主治枝葉:主治偏頭痛......
  • 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 Guǒ別名烏飯子來源藥材基源:為杜鵑花科植物西南越橘的果實。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accinium laetum Diels[V.mandarinorum Dielsvar.laetum(Diels)Metc......
  • 《中藥大辭典》:飽飯花枝葉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 Zhī Yè出處《四川常用中草藥》來源為杜鵑花科植物小葉珍珠花的枝葉。全年可采。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治偏頭痛。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飽飯花枝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