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shù)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xué)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論曰。虛損之疾寒熱。因虛而感也。感寒則損陽。陽虛則陰盛。損自上而下。治之宜以辛甘淡。過于胃則不可治也。感熱則損陰。陰虛則陽盛。故損自下而上。治之宜以苦酸咸。過于脾則不可治也。自上而損者。
一損于肺。皮聚而毛落。二損損于心。血脈虛少。不能榮于臟腑。婦人月水不通。三損損于胃。飲食不為肌膚。
自下而損者。一損于腎。骨痿不能起于床。二損損于肝。筋緩不能自收持。三損損于脾。飲食不能消克。論曰。
心肺損而色蔽。腎肝損而形痿。谷不能化而脾損。感此病者。皆損之病也。漸漬之深。皆虛勞之疾也。
四君子湯
治肺損而皮聚毛落。益氣可也。
白術(shù)人參黃茯苓(各等分)上為粗末。每服五六錢七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遠(yuǎn)溫服。
八物湯
治心肺虛損。皮聚而毛落。血脈虛損。婦人月水愆期。宜益氣和血。
白術(shù)人參黃茯苓川芎熟地黃當(dāng)歸芍藥(各等分)上粗末服五七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溫服。
十全散
治心肺損及胃。飲食不為肌膚。宜益氣和血調(diào)飲食。
白術(shù)人參黃茯神桂枝熟地黃當(dāng)歸川芎芍藥甘草(等分)上為末。加生姜棗同煎。水一大盞。藥五錢。煎至七分。食前。日三服。
金剛丸
治腎損。骨痿不能起于床。宜益精。
萆杜仲(炒去絲)蓯蓉(酒浸)菟絲子(酒浸等分)上為細(xì)末。酒煮豬腰子為丸。每服五七十丸??招木葡?。
牛膝丸
治腎肝損。骨痿不能起于床。筋緩不能收持。宜益精緩中。
牛膝(酒浸)萆杜仲(炒去絲)蓯蓉(酒浸)防風(fēng)菟絲子(酒浸)白蒺藜(各等分)桂枝(減半)上細(xì)末。酒煮豬腰子。搗丸桐子大。空心酒下五七十丸。
煨腎丸
治腎肝損及脾損。谷不化。宜益精緩中消谷。
牛膝(酒浸)萆杜仲蓯蓉菟絲子防風(fēng)白蒺藜胡蘆巴破故紙(等分)桂(半之)上和劑服餌如金剛丸法。腰痛不起者。甚效。
黑地黃丸。加五味子。名
腎氣丸
。治陽盛陰虛。脾腎不足。
房室虛損。形瘦無力。面多青黃而無常色。宜此藥養(yǎng)血益腎。
蒼術(shù)(一斤米泔浸)熟地黃(一斤)川姜(冬一兩夏五錢春七錢)五味子(半斤)上為細(xì)末。棗肉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至二百丸。食前米飲下或酒。治血虛久痔甚效。經(jīng)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五味子味酸。故酸以收之。此雖陽盛不燥熱。乃是五臟虛損于內(nèi)。
故可益血收氣也。此藥類象神品藥也。
治陽虛陰盛。心肺不足。宜八味丸。若形體瘦弱。無力多困。未知陰陽先損。夏月地黃丸。春秋宜腎氣丸。
冬月宜八味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