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神應(yīng)經(jīng)》 逐日人神所在

    作者: 陳會撰、劉瑾補(bǔ)輯

    一日在足大趾厥陰分,刺之,跗腫。

    二日在足外踝少陽分,刺之,筋經(jīng)緩。

    三日在股內(nèi)少陰分,刺之,小腹痛。

    四日在腰太陽分,刺之,腰僂無力。

    五日在口太陰分,刺灸之,舌強(qiáng)。

    六日在手陽明分,刺之,咽喉不利。

    七日在內(nèi)踝少陰分,刺灸之,陰經(jīng)筋急。

    八日在手腕太陽分,刺灸之,腕不收。

    九日在尻厥陰分,刺灸之,病急。

    十日在腰背太陰分,刺灸之,腰背傴僂。

    十一日在鼻柱陽明分,刺灸之,齒面腫。

    十二日在發(fā)際少陽分,刺灸之,令人重聽。

    十三日在牙齒少陰分,刺灸之,氣寒。

    十四日在胃脘陽明分,刺之,氣腫。

    十五日在遍身,不宜補(bǔ)瀉,針灸大忌。

    十六日在胸太陰分,刺之,逆息。

    十七日在氣沖陽明分,刺之,難息。

    十八日在股內(nèi)少陰分,刺之,引陰氣痛。

    十九日在足跗陽明分,灸之。

    二十日在內(nèi)踝少陰分,刺之,經(jīng)筋攣。

    二十一日在手小指太陽分,刺之,手不仁。

    二十二日在足外踝少陽分,刺之,經(jīng)筋緩。

    二十三日在腰及足厥陰分,刺之,發(fā)轉(zhuǎn)筋。

    二十四日在手陽明分,刺之,咽喉中不利。

    二十五日在足陽明分,刺之,胃氣脹。

    二十六日在胸太陰分,刺灸之,喘咳。

    二十七日在膝陽明分,刺之,足經(jīng)厥逆。

    二十八日在陰少陰分,刺之,小腹急痛。

    二十九日在膝脛厥陰分,刺之,筋痿無力。

    三十日在足跗上陽明分,刺之,有傷胃氣。

    考之砭足 一科,雖有《資生經(jīng)》、《針灸四書》,其間浩翰廣漠,不能窺其要妙,獨(dú)陳先生得梓桑君家傳之秘,乃篡其備要,編為是書,以便后學(xué)。今重校正,定其詳略,尤為切要,使天下后世咸躋于仁壽之域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