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氣味苦寒,無毒。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膽,腸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
陳修園曰∶黃柏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皮濃色黃,得太陰中土之化。五臟為陰,凡經言主五臟者,皆主陰之藥也。治腸胃中熱結者,寒能清熱也。治黃疸、腸痔者,苦能勝濕也。止泄利者,濕熱泄痢,唯苦寒能除之,而且能堅之也。
女子胎漏下血,因血熱妄行;赤白帶下,及陰戶傷蝕成瘡,皆因濕熱下注;黃柏寒能清熱,苦可燥濕,所以主之。然皆正氣未傷,熱毒內盛,有余之病,可以暫用,否則不可姑試也。
凡藥之燥者,未有不熱;而寒者,未有不濕;黃柏于清熱之中,而兼燥濕之效。
(公元 1241 年)宋.施發(fā)(政卿)著。三卷。先總論脈法,次辨明 24 種脈的形象和主病,最后敘述傷寒雜病 等 21 類病證的生死脈法,及婦人病脈、胎脈和小兒病的脈法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氣味苦寒,無毒。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膽,腸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
陳修園曰∶黃柏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皮濃色黃,得太陰中土之化。五臟為陰,凡經言主五臟者,皆主陰之藥也。治腸胃中熱結者,寒能清熱也。治黃疸、腸痔者,苦能勝濕也。止泄利者,濕熱泄痢,唯苦寒能除之,而且能堅之也。
女子胎漏下血,因血熱妄行;赤白帶下,及陰戶傷蝕成瘡,皆因濕熱下注;黃柏寒能清熱,苦可燥濕,所以主之。然皆正氣未傷,熱毒內盛,有余之病,可以暫用,否則不可姑試也。
凡藥之燥者,未有不熱;而寒者,未有不濕;黃柏于清熱之中,而兼燥濕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