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痧之重者,形之于脈,前言已概之矣。至如雜病兼痧,始發(fā)甚微,疑似莫辨,所謂審脈之道,則又吾筆所難書,吾言所難罄。惟在醫(yī)者臨癥之際,神明其意于切脈之中,斬截其痧于方發(fā)之始。蓋痧之慢者,詎云日久必壞臟腑,損經絡,潰肌表乎。即其輕而又輕者,雖不至驟傷其命,而于雜病之中,一有兼痧,不能審治,其病將纏綿難愈,即愈亦必數(shù)數(shù)復發(fā),疾苦相連,此痧之所以可畏,當預審之于幾先也。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痧之重者,形之于脈,前言已概之矣。至如雜病兼痧,始發(fā)甚微,疑似莫辨,所謂審脈之道,則又吾筆所難書,吾言所難罄。惟在醫(yī)者臨癥之際,神明其意于切脈之中,斬截其痧于方發(fā)之始。蓋痧之慢者,詎云日久必壞臟腑,損經絡,潰肌表乎。即其輕而又輕者,雖不至驟傷其命,而于雜病之中,一有兼痧,不能審治,其病將纏綿難愈,即愈亦必數(shù)數(shù)復發(fā),疾苦相連,此痧之所以可畏,當預審之于幾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