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由兩個特異的磷酸酶水解己糖磷酸酯鍵完成,催化G-6-P水解生成葡萄糖的酶為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催化1,6-二磷酸果糖水解生成F-6-P的酶是果糖二磷酸酶(fructose diphosphatase)。
除上述幾步反應(yīng)以外,糖異生反應(yīng)就是糖酵解途徑的逆反應(yīng)過程。因此,糖異生可總結(jié)為:
2丙酮酸+4ATP+2GTP+2NADH+2H+ +6H2O→葡萄糖+2NAD++4ADP+2GDP+6Pi+6H+
圖4-11 肝與腎皮質(zhì)中糖氧化與糖異生的通路
現(xiàn)將肝臟和腎皮質(zhì)中糖的氧化與糖異生作用過程總結(jié)如圖4?1,糖異生作用的三種主要原料有乳酸、甘油和氨基酸等,乳酸在乳酸脫氫酶作用下轉(zhuǎn)變?yōu)楸幔?jīng)前述羧化支路成糖;甘油被磷酸化生成磷酸甘油后,氧化成磷酸二羥丙酮,再循糖酵解逆行過程合成糖;氨基酸則通過多種渠道成為糖酵解或糖有氧氧化過程中的中間產(chǎn)物,然后生成糖;三羧酸循環(huán)中的各種羧酸則可轉(zhuǎn)變?yōu)椴蒗R宜?,然后生成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