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沈氏女科輯要》 第四十三節(jié) 乳巖

    作者: 沈又彭

    坎氣,洗凈切薄,焙燥研末,日吃一條,酒下。約二十條效。(此繆德仁治驗,半年以內(nèi)者效。)

    又狗糞、東丹、獨囊蒜,三味搗勻,攤布上,勿用膏藥令粘。粘貼微痛,數(shù)日可愈。

    沈堯封曰∶乳巖初起,堅硬不作膿;其成也,肌肉疊起,形似山巖。病起抑郁,不治之證。方書云∶桃花開時死,出鮮血者死。余見一婦患此已四年,診時出鮮血盈盂,以為必死。日服人參錢許,竟不死。明年春桃花大放,仍無恙,直至秋分節(jié)候方斃。此婦抑郁不得志,誠是肝病。然不死于春而死于秋,何哉?豈肝病有二∶其太過者死于旺時;其不及者,死于衰時耶!此證本屬肝病,繆以坎氣補腎而愈,亦理之不可解者。

    王孟英按∶吳鞠通云∶當歸、芎 ,為產(chǎn)后要藥,然惟血寒而滯者為宜,若血虛而熱者,斷不可用。蓋當歸香竄異常,甚于麻、辛,急走善行,不能靜守,止能運血,裒多益寡。如亡血液虧,孤陽上冒等證,而欲望其補血,不亦愚哉!芎 有車輪紋,其性更急于當歸。蓋特性之偏,長于通者,必不長于守也。世人不敢用芍藥而恣用歸、芎,何其顛倒哉?余謂今人血虛而熱者為多,產(chǎn)后血液大耗,孤陽易浮。吳氏此言,深中時弊。又論《達生編》所用方藥,未可盡信。先得我心之同然者。詳見《解產(chǎn)難》,醫(yī)者宜究心焉!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nèi)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刀割等法,都切實可行。

    作者:
  • 作者:
    祁坤
  • 作者:
  • 作者:祁宏源,清代醫(yī)家。浙江山陰縣人。其祖祁坤為太醫(yī)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學(xué)淵源,亦精于外科醫(yī)理,奉敕與吳謙同修《醫(yī)宗金鑒》,其中之《外科心法》多為其家之經(jīng)驗,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為藍本修訂而成。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陳實功(若虛,毓仁)著。四卷。所敘疾病百余種,每病列病理、癥狀、診斷、治法、成敗病案,最后選列方劑。既重視內(nèi)治,也強調(diào)外治,既主張早期手術(shù),又反對濫施針刀。對截肢術(shù)、下頷正復(fù)術(shù)、死骨剔除術(shù)、鼻瘜肉摘除術(shù)、痔漏手術(shù)等有所發(fā)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