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中暑,身熱頭疼,狀如脾寒,或半熱半寒,或寒熱往來,或煩渴嘔泄,昏悶不省,或不能飲食,此方曾合治暑甚妙。嘗有中 已昏欲死者,灌之立蘇,李子英傳。
舶上硫黃 硝石(各一兩) 白礬 雄黃 滑石(各半兩) 白面(四兩,飛羅者)
上五味研為極細(xì)末,入面在內(nèi),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新汲水下,小幾黍米大。如無硝石,以盆硝代之。
(公元 682 年)唐.孫思邈著。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補(bǔ)編,主要內(nèi)容有藥物、傷寒、婦人、小兒 、雜病、色脈、針灸等,傷寒部分增加了張仲景《傷寒論》別本,更為珍貴。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治中暑,身熱頭疼,狀如脾寒,或半熱半寒,或寒熱往來,或煩渴嘔泄,昏悶不省,或不能飲食,此方曾合治暑甚妙。嘗有中 已昏欲死者,灌之立蘇,李子英傳。
舶上硫黃 硝石(各一兩) 白礬 雄黃 滑石(各半兩) 白面(四兩,飛羅者)
上五味研為極細(xì)末,入面在內(nèi),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新汲水下,小幾黍米大。如無硝石,以盆硝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