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虛勞有熱,胸中煩,手足熱,心怔忡,口苦咽干,咳嗽,潮熱等疾,服之能陸彥安方,唐仲舉家屢效。
黃 (去蘆) 白術 枳殼(湯浸,去穣) 前胡(各三分) 杏仁(去皮尖) 柴胡(銀州者) 人參 白茯苓 甘草 當歸 川芎 半夏(湯洗七次) 黃芩 白芍藥 羚羊角生干地黃 麥門冬(去心,各二分)
上十七味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大盞半,生姜四片,煎至八分,去滓服,食后,日進二服。
(公元 659 年)唐.李績(蘇敬)撰。五十四卷。原書已佚,內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包括藥圖、圖經(jīng)、本草三部分,收載藥物 844 種, 詳細介紹性味、產(chǎn)地、效用等 。
學術價值: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書。開創(chuàng)圖文對照之先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虛勞有熱,胸中煩,手足熱,心怔忡,口苦咽干,咳嗽,潮熱等疾,服之能陸彥安方,唐仲舉家屢效。
黃 (去蘆) 白術 枳殼(湯浸,去穣) 前胡(各三分) 杏仁(去皮尖) 柴胡(銀州者) 人參 白茯苓 甘草 當歸 川芎 半夏(湯洗七次) 黃芩 白芍藥 羚羊角生干地黃 麥門冬(去心,各二分)
上十七味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大盞半,生姜四片,煎至八分,去滓服,食后,日進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