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jī)(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mén)、附方 165 個(gè)。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查古籍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jī)(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mén)、附方 165 個(gè)。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guān)瘡腫之說(shuō),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qiáng)調(diào)整體觀(guān)念,倡導(dǎo)攻補(bǔ)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duì)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duì)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shí)、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lǐng) 而成書(shū)。
定位:兩手十指頭尖端,距指甲約1分許。左右手各5穴。
主治病癥:中風(fēng),昏厥,中暑,各種原因所致的休克,小兒驚厥,扁桃體炎,咽喉腫痛指端麻木。
備考:《備急千金要方》:“邪病大喚罵詈走,灸手指端去爪甲一分,一名鬼城。短氣不得語(yǔ),灸手十指頭各十壯?!?/p>
〔按〕《小兒推拿》:“十宣為奇穴,十王有為十宣之說(shu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