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急驚實熱,慢驚虛寒;急驚驟發(fā),慢驚漸成。急驚生于壯實之體,慢驚因于不足之軀。
急驚之熱,如火燒,必面赤口渴,喜冷凍飲料,聲壯氣粗,大便或閉結,或洞泄,小便短赤而熱,甚至四肢厥冷,面色轉青,熱極似寒之象也。治宜瀉火為急。(莫妙于夏禹鑄之《幼科鐵鏡》。)慢驚之寒,是真陽告竭,譬如隆冬冰合,未易解疑,非用附、桂、姜、椒,斷難挽救,況虛陽上浮,亦必發(fā)熱,其熱夜盛朝淡,溫和而不烙手,面色桃紅,或白或青,口鼻中無莽莽之熱氣,舌必滋潤,苔必淡白,或微紅,口不作渴,即飲亦不多,喜熱不喜冷,是謂虛熱,甚至有唇裂出血,寒極似火者,治宜引火歸原,大劑扶正,庶乎有濟。(莫妙于莊在田之《福幼編》。)若誤認實熱為虛熱,而投以溫補;誤認虛熱為實熱,而投以寒涼,皆必死之道也。
炳按∶此雖陳言,申說有理。
(公元 659 年)唐.李績(蘇敬)撰。五十四卷。原書已佚,內容尚散見于《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中。包括藥圖、圖經、本草三部分,收載藥物 844 種, 詳細介紹性味、產地、效用等 。
學術價值: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書。開創(chuàng)圖文對照之先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急驚實熱,慢驚虛寒;急驚驟發(fā),慢驚漸成。急驚生于壯實之體,慢驚因于不足之軀。
急驚之熱,如火燒,必面赤口渴,喜冷凍飲料,聲壯氣粗,大便或閉結,或洞泄,小便短赤而熱,甚至四肢厥冷,面色轉青,熱極似寒之象也。治宜瀉火為急。(莫妙于夏禹鑄之《幼科鐵鏡》。)慢驚之寒,是真陽告竭,譬如隆冬冰合,未易解疑,非用附、桂、姜、椒,斷難挽救,況虛陽上浮,亦必發(fā)熱,其熱夜盛朝淡,溫和而不烙手,面色桃紅,或白或青,口鼻中無莽莽之熱氣,舌必滋潤,苔必淡白,或微紅,口不作渴,即飲亦不多,喜熱不喜冷,是謂虛熱,甚至有唇裂出血,寒極似火者,治宜引火歸原,大劑扶正,庶乎有濟。(莫妙于莊在田之《福幼編》。)若誤認實熱為虛熱,而投以溫補;誤認虛熱為實熱,而投以寒涼,皆必死之道也。
炳按∶此雖陳言,申說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