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害〕性專下降,善導(dǎo)大腸燥結(jié),利周身水氣。然下后令人津液虧損,燥結(jié)愈甚,乃治標(biāo)急救之藥。津液不足者,慎勿輕投。
〔利〕味苦甘、辛平,入脾、大腸二經(jīng)。潤燥行水,下氣破血,得酒入膽,治不寐。
〔修治〕五月采核,搗碎取仁,先以湯浸去皮尖,用生蜜浸一宿,漉出陰干,研如膏用。
《本草從新》(公元 1757 年)清.吳儀洛(遵程)著。 十八卷。以《本草備要》為依據(jù),一部分照舊,一部分增改,較為完善 。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害〕性專下降,善導(dǎo)大腸燥結(jié),利周身水氣。然下后令人津液虧損,燥結(jié)愈甚,乃治標(biāo)急救之藥。津液不足者,慎勿輕投。
〔利〕味苦甘、辛平,入脾、大腸二經(jīng)。潤燥行水,下氣破血,得酒入膽,治不寐。
〔修治〕五月采核,搗碎取仁,先以湯浸去皮尖,用生蜜浸一宿,漉出陰干,研如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