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雅內(nèi)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趙學敏(恕軒)撰。四卷。為趙氏記錄整理著名“鈴醫(yī)”(走方醫(yī))宗柏云的學術(shù)經(jīng)驗,并為之增刪而成。書中記載多種治法及有效方劑,要求做到簡、驗、便、廉。
查古籍
《串雅內(nèi)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趙學敏(恕軒)撰。四卷。為趙氏記錄整理著名“鈴醫(yī)”(走方醫(yī))宗柏云的學術(shù)經(jīng)驗,并為之增刪而成。書中記載多種治法及有效方劑,要求做到簡、驗、便、廉。
(公元 1241 年)宋.施發(fā)(政卿)著。三卷。先總論脈法,次辨明 24 種脈的形象和主病,最后敘述傷寒雜病 等 21 類病證的生死脈法,及婦人病脈、胎脈和小兒病的脈法等。
一仆婦,產(chǎn)后惡露不盡,腹中作痛,且冒風咳嗽,嘔吐,頭暈,腳麻不知痛癢,亦不能轉(zhuǎn)側(cè)。與糖球子、紫蘇、旋復花、烏藥、五靈脂、茯苓、川芎、當歸、澤蘭葉、玄胡索加砂糖,煎服而痛止,再進惡露行,咳嗽嘔吐皆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