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論曰新生小兒,既斷臍之后,臍瘡未愈,不可外犯風邪,及浴水入瘡,濕冷 抱。皆致臍風,其候臍腫多啼,甚則風行百脈,口噤不乳,身體反強,乃致不救。
治小兒初生至七日,臍風發(fā),腫欲落者,錦灰散方
錦帛(燒灰微存性一錢) 雄鼠糞(微炒七枚) 大棗(去核三分) 麝香(研少許)
上四味,搗研為散,看臍欲落不落,即用藥封之。切忌外風入。
治小兒初生,斷臍了,便敷此散,免一臘內(nèi)臍風。天漿散方
天漿子(三枚) 亂發(fā)(燒灰存性半錢) 蜈蚣(二寸燒灰) 羚羊角(燒灰一錢) 麝香(一
上五味,研令勻細,才割臍了,使用少許敷之。
治小兒臍風。白龍散方
天漿子(有蟲者一枚) 白僵蠶(直者炒一枚)
上二味,搗羅為散,入膩粉少許,以薄荷自然汁調(diào)灌之,取下毒物神效,量兒大小,分作二服,亦得。
治小兒臍風腫。神灰散方
雄鼠糞(七枚兩頭尖者是) 干姜(棗大一塊) 甑帶(一團) 緋綿 胡粉(炒如金色) 白
上六味,存性燒為灰,相和細研,加少許麝香為散,看臍欲落不落,即封臍便瘥。如未患敷之,終不患也,燒藥時,不得令有別灰入。
治小兒臍風久不瘥,腫出汁者。牡蠣散方
牡蠣(一枚) 蝦?。ㄒ幻叮?/p>
上二味,并燒為灰,細研如粉,每以少許,敷臍中、甚驗。
治小兒著臍風汁出。當歸散方
當歸(切焙半兩) 甘草(炙銼一分) 鉛丹(研半分)
上三味,除鉛丹外,搗為散,入鉛丹合研令勻,以敷臍中、瘥。
治小兒臍風,汁出不止。黃柏散方
黃柏(去粗皮一兩半) 釜底黑煤(研三分) 亂發(fā)(灰研一分)
上三味,先搗黃檗為末,入二味合研令勻,敷臍中,瘥。
又方:當歸(切焙)
上一味,搗羅為末,時敷之。
治襁褓中小兒臍風撮口。法
上視小兒上下齦。當口中心處,若有白色如豆大,此病發(fā)之候也,急以指爪正當中掐之,自外達內(nèi),掐令匝,微血出,亦不妨,又于白處兩盡頭,亦根據(jù)此掐,令內(nèi)外斷。應手當愈。
(公元 1830 年)清.王清任(勛臣)著。二卷。作者從訪驗尸體后所見,提出對于臟腑解剖的己見。并載自定義方劑、及附方論。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論曰新生小兒,既斷臍之后,臍瘡未愈,不可外犯風邪,及浴水入瘡,濕冷 抱。皆致臍風,其候臍腫多啼,甚則風行百脈,口噤不乳,身體反強,乃致不救。
治小兒初生至七日,臍風發(fā),腫欲落者,錦灰散方
錦帛(燒灰微存性一錢) 雄鼠糞(微炒七枚) 大棗(去核三分) 麝香(研少許)
上四味,搗研為散,看臍欲落不落,即用藥封之。切忌外風入。
治小兒初生,斷臍了,便敷此散,免一臘內(nèi)臍風。天漿散方
天漿子(三枚) 亂發(fā)(燒灰存性半錢) 蜈蚣(二寸燒灰) 羚羊角(燒灰一錢) 麝香(一
上五味,研令勻細,才割臍了,使用少許敷之。
治小兒臍風。白龍散方
天漿子(有蟲者一枚) 白僵蠶(直者炒一枚)
上二味,搗羅為散,入膩粉少許,以薄荷自然汁調(diào)灌之,取下毒物神效,量兒大小,分作二服,亦得。
治小兒臍風腫。神灰散方
雄鼠糞(七枚兩頭尖者是) 干姜(棗大一塊) 甑帶(一團) 緋綿 胡粉(炒如金色) 白
上六味,存性燒為灰,相和細研,加少許麝香為散,看臍欲落不落,即封臍便瘥。如未患敷之,終不患也,燒藥時,不得令有別灰入。
治小兒臍風久不瘥,腫出汁者。牡蠣散方
牡蠣(一枚) 蝦?。ㄒ幻叮?/p>
上二味,并燒為灰,細研如粉,每以少許,敷臍中、甚驗。
治小兒著臍風汁出。當歸散方
當歸(切焙半兩) 甘草(炙銼一分) 鉛丹(研半分)
上三味,除鉛丹外,搗為散,入鉛丹合研令勻,以敷臍中、瘥。
治小兒臍風,汁出不止。黃柏散方
黃柏(去粗皮一兩半) 釜底黑煤(研三分) 亂發(fā)(灰研一分)
上三味,先搗黃檗為末,入二味合研令勻,敷臍中,瘥。
又方:當歸(切焙)
上一味,搗羅為末,時敷之。
治襁褓中小兒臍風撮口。法
上視小兒上下齦。當口中心處,若有白色如豆大,此病發(fā)之候也,急以指爪正當中掐之,自外達內(nèi),掐令匝,微血出,亦不妨,又于白處兩盡頭,亦根據(jù)此掐,令內(nèi)外斷。應手當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