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論曰胸中者氣之府,呼吸升降之道也。陰陽升降順理。則氣道通調。胸中乃治,喜怒寒熱不調。則氣聚于胸而為膈氣,夫膈氣有五。憂膈恚膈氣膈寒膈熱膈是也。憂膈之病。胸中氣結煩悶。津液不通。飲食不下。羸瘦無力,恚膈之病。心下苦實滿。噎輒醋心,食不消。
心下痞澀。積結在于胃中。大小便不利。氣膈之病。胸脅逆滿。咽塞不通。噫聞食臭。寒膈之病,心腹脹滿??饶?。膈上苦冷。臍腹雷鳴,食不生饑。熱膈之病。臟有熱氣。五心中熱。
口爛生瘡。骨煩四肢重。唇口干燥。身體頭面手足或熱。腰背疼痛。胸痹引背,水谷不消。
不能多食,羸瘦少氣。此五膈為病之證也。蓋人之和氣。憂思恚怒寒熱食飲。悉能傷之。致陰陽不和。腑臟生病。氣痞于胸府之間,故曰膈氣。諸方之論不一。又有十膈。證各不同。
大抵其發(fā)之源,不越于此也。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論曰胸中者氣之府,呼吸升降之道也。陰陽升降順理。則氣道通調。胸中乃治,喜怒寒熱不調。則氣聚于胸而為膈氣,夫膈氣有五。憂膈恚膈氣膈寒膈熱膈是也。憂膈之病。胸中氣結煩悶。津液不通。飲食不下。羸瘦無力,恚膈之病。心下苦實滿。噎輒醋心,食不消。
心下痞澀。積結在于胃中。大小便不利。氣膈之病。胸脅逆滿。咽塞不通。噫聞食臭。寒膈之病,心腹脹滿??饶?。膈上苦冷。臍腹雷鳴,食不生饑。熱膈之病。臟有熱氣。五心中熱。
口爛生瘡。骨煩四肢重。唇口干燥。身體頭面手足或熱。腰背疼痛。胸痹引背,水谷不消。
不能多食,羸瘦少氣。此五膈為病之證也。蓋人之和氣。憂思恚怒寒熱食飲。悉能傷之。致陰陽不和。腑臟生病。氣痞于胸府之間,故曰膈氣。諸方之論不一。又有十膈。證各不同。
大抵其發(fā)之源,不越于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