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濟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xué)全書。
查古籍
《圣濟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xué)全書。
《審視瑤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著。六卷,首一卷。 先總論,次方論。論述 108 證及其治法方劑,并述眼科手術(shù)方法,附有醫(yī)案、圖說、歌括。
〔害〕竹性寒涼,胃寒嘔吐,及感寒挾食作吐者,忌用。竹能損胃氣,故虛人食筍,甚不相宜。
〔利〕辛淡甘寒,入心、肺、腎。清心滌煩熱,止嗽化痰涎。卷心者佳,竹葉力減。然藥力薄弱,不可持以為君,不過借此佐使耳。
〔修治〕淡竹為上,甘竹次之,須用生長甫及一年者,為嫩而有力。
仲景治傷寒解后,氣逆欲吐,用以竹葉石膏湯,去其三陽之余熱,假其辛寒,以散風(fēng)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