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大楗骨,名髀骨。上端如杵,入于髀樞之臼,下端如錘,接于 骨,統(tǒng)名曰股,乃下體兩大支之通稱也,俗名大腿骨。其下有膝蓋骨,即連骸,又名臏骨,形圓而扁,覆于楗 上下兩骨之端,本活動物也。內(nèi)面之筋,上過大腿至兩脅,下過 骨至足背?!秲?nèi)經(jīng)》曰∶膝乃筋之府。若傷之,上連腰屈疼痛,下移 骨 腫,或足腹冷硬,步履斜行,或膀子重傷,后成黃病。服紫金丹,再茵陳等湯治黃病之藥收功。若膝蓋離位,向外側(cè)者,則內(nèi)筋腫脹;向內(nèi)側(cè)者,則筋直 腫。須詳視其骨,如何斜錯,按法推拿,以復(fù)其位。服補筋湯。其骱出者,一手按住其膝,一手捏住其膀,上下拔直,將膝曲轉(zhuǎn),抵著豚 ,其骱有聲者,上也;服生血補髓湯。若膝蓋骨破兩 者,用絲弦藤作箍,布條縛之,生線四根,如抱膝圖法,將手?jǐn)D圓,箍定其骨,膀下縛住,屈臥月余;服接骨紫金丹。若箍后仍兩 ,一生跛足,不可治矣。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大楗骨,名髀骨。上端如杵,入于髀樞之臼,下端如錘,接于 骨,統(tǒng)名曰股,乃下體兩大支之通稱也,俗名大腿骨。其下有膝蓋骨,即連骸,又名臏骨,形圓而扁,覆于楗 上下兩骨之端,本活動物也。內(nèi)面之筋,上過大腿至兩脅,下過 骨至足背?!秲?nèi)經(jīng)》曰∶膝乃筋之府。若傷之,上連腰屈疼痛,下移 骨 腫,或足腹冷硬,步履斜行,或膀子重傷,后成黃病。服紫金丹,再茵陳等湯治黃病之藥收功。若膝蓋離位,向外側(cè)者,則內(nèi)筋腫脹;向內(nèi)側(cè)者,則筋直 腫。須詳視其骨,如何斜錯,按法推拿,以復(fù)其位。服補筋湯。其骱出者,一手按住其膝,一手捏住其膀,上下拔直,將膝曲轉(zhuǎn),抵著豚 ,其骱有聲者,上也;服生血補髓湯。若膝蓋骨破兩 者,用絲弦藤作箍,布條縛之,生線四根,如抱膝圖法,將手?jǐn)D圓,箍定其骨,膀下縛住,屈臥月余;服接骨紫金丹。若箍后仍兩 ,一生跛足,不可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