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綱】仲景曰。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急溫之。宜四逆輩。
若膈上有寒飲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目】李曰。脈沉厥冷。膈上寒飲。干嘔?;驎r頭痛。皆寒氣上攻也。急溫之。三味參萸湯。
內(nèi)寒已極。厥逆吐利。不渴靜蜷。陽和之氣欲絕。六脈若有若無。急溫之。四逆湯。凡言急者。
病勢已篤。將有變革。非若他病可以緩也。他如太陽汗出不止。汗后惡風(fēng)。汗后煩躁心悸身痛。皆急用附子加肉桂、白芍之類。三陽脈遲腹痛。建中湯。當先施也。但一服中病即止。傷寒之藥皆然。
鰲按。臟有寒。則寒之蓄于內(nèi)者甚深。脈沉為在里。亦知其內(nèi)寒已甚。陽和之氣欲絕。膈上寒飲。則陰寒之氣固結(jié)不散。皆用溫法。所謂救急之方也。
(公元 1695 年)清.張溫(路玉、石頑)著。十六卷。采集歷代名家方論,編次成書。門類依據(jù)王肯堂《證治準繩》,方藥主治多依撩《薛己醫(yī)案》、張介實《景岳全書》,并結(jié)合自己的體會予以參訂。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綱】仲景曰。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急溫之。宜四逆輩。
若膈上有寒飲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目】李曰。脈沉厥冷。膈上寒飲。干嘔?;驎r頭痛。皆寒氣上攻也。急溫之。三味參萸湯。
內(nèi)寒已極。厥逆吐利。不渴靜蜷。陽和之氣欲絕。六脈若有若無。急溫之。四逆湯。凡言急者。
病勢已篤。將有變革。非若他病可以緩也。他如太陽汗出不止。汗后惡風(fēng)。汗后煩躁心悸身痛。皆急用附子加肉桂、白芍之類。三陽脈遲腹痛。建中湯。當先施也。但一服中病即止。傷寒之藥皆然。
鰲按。臟有寒。則寒之蓄于內(nèi)者甚深。脈沉為在里。亦知其內(nèi)寒已甚。陽和之氣欲絕。膈上寒飲。則陰寒之氣固結(jié)不散。皆用溫法。所謂救急之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