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綱】仲景曰。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圊便欲自可。
一日二三度發(fā)。脈微緩者。為欲愈也。宜桂枝麻黃合半湯。太陽病。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fā)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目】朱肱曰。太陽熱多寒少。有此二癥。其用藥皆不同也。二條。以脈微弱。故不可發(fā)汗。
若脈浮。雖熱多寒少。亦可發(fā)汗也。大抵傷寒。寒多易治。熱多難愈。傷寒發(fā)熱者。以寒極則生熱。治法。多用冷藥。故令熱不去。仲景熱多寒少。用桂枝二越婢一湯。不渴。外有微熱者。用小柴胡加桂湯。皆溫表之義也。近時(shí)多用小柴胡湯。不問陰陽表里。凡傷寒皆令服此藥。往往有因服小柴胡而成陰癥者。仲景雖云傷寒中風(fēng)。有小柴胡癥。但見一癥便是。不必悉具。此為是少陽癥。
當(dāng)用小柴胡。不必少陽癥悉具耳。況本方又有隨癥加減法。古人方治。審諦如此。
趙嗣真曰。詳論中熱多寒少。止此二癥。其一癥。仲景之意蓋以得病七八日如瘧狀。發(fā)熱惡寒。
熱多寒少。十六字。為自初至今之癥。以下乃是以后擬議防變之辭。當(dāng)分三截看。若其人不嘔。
圊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fā)。脈微緩為欲愈。此一節(jié)。乃里和無病而脈微緩者。邪氣微緩者。陰陽同等。脈癥皆向安之兆??刹淮苟杂?。若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發(fā)汗更吐更下也。此一節(jié)。宜溫之。若面色反有熱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其身必癢。宜各半湯。此一節(jié)。必待汗而后愈也?;钊藭丛斘牧x。卻將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九字。本是欲愈之癥。反以他癥各半湯汗之。又將不可汗吐下及各半湯癥語句。并脫略而不言。反將其中欲愈之癥。而用彼藥汗其所不當(dāng)汗。何也。其一癥。仲景云。太陽病。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亡陽也。不可發(fā)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活人書于脈微弱上添都大二字。豈以仲景論脈為未足。而故加之也乎。
劉完素曰。仲景一書。只有熱多寒少之條。無寒多熱少之癥。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綱】仲景曰。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圊便欲自可。
一日二三度發(fā)。脈微緩者。為欲愈也。宜桂枝麻黃合半湯。太陽病。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fā)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目】朱肱曰。太陽熱多寒少。有此二癥。其用藥皆不同也。二條。以脈微弱。故不可發(fā)汗。
若脈浮。雖熱多寒少。亦可發(fā)汗也。大抵傷寒。寒多易治。熱多難愈。傷寒發(fā)熱者。以寒極則生熱。治法。多用冷藥。故令熱不去。仲景熱多寒少。用桂枝二越婢一湯。不渴。外有微熱者。用小柴胡加桂湯。皆溫表之義也。近時(shí)多用小柴胡湯。不問陰陽表里。凡傷寒皆令服此藥。往往有因服小柴胡而成陰癥者。仲景雖云傷寒中風(fēng)。有小柴胡癥。但見一癥便是。不必悉具。此為是少陽癥。
當(dāng)用小柴胡。不必少陽癥悉具耳。況本方又有隨癥加減法。古人方治。審諦如此。
趙嗣真曰。詳論中熱多寒少。止此二癥。其一癥。仲景之意蓋以得病七八日如瘧狀。發(fā)熱惡寒。
熱多寒少。十六字。為自初至今之癥。以下乃是以后擬議防變之辭。當(dāng)分三截看。若其人不嘔。
圊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fā)。脈微緩為欲愈。此一節(jié)。乃里和無病而脈微緩者。邪氣微緩者。陰陽同等。脈癥皆向安之兆??刹淮苟杂?。若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發(fā)汗更吐更下也。此一節(jié)。宜溫之。若面色反有熱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其身必癢。宜各半湯。此一節(jié)。必待汗而后愈也?;钊藭丛斘牧x。卻將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九字。本是欲愈之癥。反以他癥各半湯汗之。又將不可汗吐下及各半湯癥語句。并脫略而不言。反將其中欲愈之癥。而用彼藥汗其所不當(dāng)汗。何也。其一癥。仲景云。太陽病。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亡陽也。不可發(fā)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活人書于脈微弱上添都大二字。豈以仲景論脈為未足。而故加之也乎。
劉完素曰。仲景一書。只有熱多寒少之條。無寒多熱少之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