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甘草(二兩,炙)干姜(三兩,強人四兩)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
面色赤者,加蔥九莖;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嘔者,加生姜二兩;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一兩;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補益津液。病皆與方相應(yīng)者,乃服之。
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寒逼陽于外。手足厥逆,外癥。脈微欲絕,內(nèi)癥身反不惡寒,寒邪已入里。其人面色赤,陽越。或腹痛;或干嘔;或咽痛;陽升?;蚶埂⒚}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其脈即出者愈。諸癥或陽或陰,乃閉塞不通之故,用辛溫通陽之品以治之。其兼癥不同,詳加減法。
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者,汗出而厥,陽有立亡之象。通脈四逆湯主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甘草(二兩,炙)干姜(三兩,強人四兩)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
面色赤者,加蔥九莖;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嘔者,加生姜二兩;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一兩;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補益津液。病皆與方相應(yīng)者,乃服之。
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寒逼陽于外。手足厥逆,外癥。脈微欲絕,內(nèi)癥身反不惡寒,寒邪已入里。其人面色赤,陽越。或腹痛;或干嘔;或咽痛;陽升?;蚶埂⒚}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其脈即出者愈。諸癥或陽或陰,乃閉塞不通之故,用辛溫通陽之品以治之。其兼癥不同,詳加減法。
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者,汗出而厥,陽有立亡之象。通脈四逆湯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