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傷寒論注》 白通湯證

    作者: 柯琴

    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干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后脈暴出者死,微續(xù)者生。

    下利脈微,是下焦虛寒不能制水故也。與白通湯以通其陽,補虛卻寒而制水。服之利仍不止,更厥逆,反無脈,是陰盛格陽也。如干嘔而煩,是陽欲通而不得通也。豬者水畜,屬少陰也;膽者甲木,從少陽也。法當(dāng)取豬膽汁之苦寒為反佐,加入白通湯中,從陰引陽,則陰盛格陽者,當(dāng)成水火既濟矣。脈暴出者,孤陽獨行也,故死∶微續(xù)者,少陽初生也,故生。

    白通湯∶蔥白(四莖)干姜(一兩)附子(一枚,去皮生用)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白通加豬膽汁湯∶本方加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

    和合相得,分溫再服。無豬膽汁亦可服。

    蔥辛溫而莖白,通肺以行營衛(wèi)陰陽,故能散邪而通陽氣。率領(lǐng)姜、附,入陽明而止利,入少陰而生脈也。

    附子生用,亦取其勇氣耳。論中不及人尿,而方后反云無豬膽汁亦可服者,以人尿咸寒,直達下焦,亦能止煩除嘔矣。

    下利,手足逆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

    下利后,脈絕、手足厥冷,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

    此不嘔不煩,不須反佐而服白通,外灸少陰及丹田、氣海,或可救于萬一。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