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麻黃(六兩去節(jié))桂枝(二兩)甘草(二兩炙)杏仁(四十個去皮尖)生姜(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石膏(如雞子大碎)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或問此方治脈浮緊頭痛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并不見中風之脈論。而疏鈔金鉀。但據(jù)條首中風二字。乃云本之風氣。似隱標之寒化反顯釋風寒兩感者。謬矣殊不知其實為風多寒少之證。設(shè)果本隱標顯。則治病必求其本何反倍用麻黃耶案內(nèi)臺方云。此一證。全在不汗出三字。藏機若風傷衛(wèi)。則自汗惡風。寒傷營則無汗而喘。此云不汗出而煩躁則知其證略。有微汗不能透出故生煩燥。于此可見其兼有風證而脈見浮緊是風見寒脈加以惡寒身疼。知寒重于風。故于麻桂二湯中除去芍藥。倍麻黃而加石膏設(shè)不并力圖之。速令外泄則風挾寒威內(nèi)攻。鼓動君相二火。則周身皆為火化矣所以不得不倍用麻黃也。其去芍藥而加石膏者。以其汗既不能透出原無藉于護營熱既郁于心包則解煩誠不可緩明乎此則不但大青龍之法可解。大青龍之方可施。其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越婢湯。桂枝二越脾一湯麻黃升麻等可隨證取用而無窒礙也。
《串雅內(nèi)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趙學敏(恕軒)撰。四卷。為趙氏記錄整理著名“鈴醫(yī)”(走方醫(yī))宗柏云的學術(shù)經(jīng)驗,并為之增刪而成。書中記載多種治法及有效方劑,要求做到簡、驗、便、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麻黃(六兩去節(jié))桂枝(二兩)甘草(二兩炙)杏仁(四十個去皮尖)生姜(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石膏(如雞子大碎)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或問此方治脈浮緊頭痛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并不見中風之脈論。而疏鈔金鉀。但據(jù)條首中風二字。乃云本之風氣。似隱標之寒化反顯釋風寒兩感者。謬矣殊不知其實為風多寒少之證。設(shè)果本隱標顯。則治病必求其本何反倍用麻黃耶案內(nèi)臺方云。此一證。全在不汗出三字。藏機若風傷衛(wèi)。則自汗惡風。寒傷營則無汗而喘。此云不汗出而煩躁則知其證略。有微汗不能透出故生煩燥。于此可見其兼有風證而脈見浮緊是風見寒脈加以惡寒身疼。知寒重于風。故于麻桂二湯中除去芍藥。倍麻黃而加石膏設(shè)不并力圖之。速令外泄則風挾寒威內(nèi)攻。鼓動君相二火。則周身皆為火化矣所以不得不倍用麻黃也。其去芍藥而加石膏者。以其汗既不能透出原無藉于護營熱既郁于心包則解煩誠不可緩明乎此則不但大青龍之法可解。大青龍之方可施。其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越婢湯。桂枝二越脾一湯麻黃升麻等可隨證取用而無窒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