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問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謂也。答曰。太陽陽明者。脾約是也。正陽陽明者。胃家實是也。少陽陽明者。發(fā)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煩實。大便難是也。
此又設問以明邪入陽明之證治。各有不同。有太陽之邪。初入陽明境界。仍當用太陽治表之法者。如用桂枝湯麻黃湯及葛根湯桂枝加葛根湯者是也。有邪雖深入陽明。太陽癥猶未罷而不可下者。有邪在太陽。誤汗吐下。更利其小便。致胃中亡津液而干燥。大便難而為脾約者。是為太陽陽明。有邪入陽明之里。既無太陽未罷之證。又無傳入少陽之兼證。乃陽明中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而為胃實攻下之證者。是謂正陽陽明。有陽明之邪。或太陽之邪傳入少陽。但見少陽一癥。便不可汗吐下。止以小柴胡湯和之者。有邪氣既在少陽。因誤發(fā)其汗。利其小便。令胃中津液干燥煩實。乃邪氣復歸陽明而大便難者。皆謂之少陽陽明。此三節(jié)乃陽明三篇之綱領。今即以此三節(jié)。分置三篇之前。以三節(jié)之所屬。分隸其下。以便檢閱。其解各見本條之下。
《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所以主張溫補。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問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謂也。答曰。太陽陽明者。脾約是也。正陽陽明者。胃家實是也。少陽陽明者。發(fā)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煩實。大便難是也。
此又設問以明邪入陽明之證治。各有不同。有太陽之邪。初入陽明境界。仍當用太陽治表之法者。如用桂枝湯麻黃湯及葛根湯桂枝加葛根湯者是也。有邪雖深入陽明。太陽癥猶未罷而不可下者。有邪在太陽。誤汗吐下。更利其小便。致胃中亡津液而干燥。大便難而為脾約者。是為太陽陽明。有邪入陽明之里。既無太陽未罷之證。又無傳入少陽之兼證。乃陽明中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而為胃實攻下之證者。是謂正陽陽明。有陽明之邪。或太陽之邪傳入少陽。但見少陽一癥。便不可汗吐下。止以小柴胡湯和之者。有邪氣既在少陽。因誤發(fā)其汗。利其小便。令胃中津液干燥煩實。乃邪氣復歸陽明而大便難者。皆謂之少陽陽明。此三節(jié)乃陽明三篇之綱領。今即以此三節(jié)。分置三篇之前。以三節(jié)之所屬。分隸其下。以便檢閱。其解各見本條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