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凡口干煩渴者,傷寒汗出而渴者,飲水反吐名曰水逆,俱宜五苓散(二十四)。少陰病二、三日,口燥咽干,三一承氣湯(十三)?;蚶餆嵩锷酰瑐鲇袅麸嫴簧?,煩渴不止則腹高起痛不可忍,但嘔冷涎,大渴不能飲,飲亦不能止其渴,喘急悶亂,但欲死者,三一承氣湯,下咽立止其渴,有若無病之人,須臾大汗而愈。至此往往多有不利而汗出,亦有藥力但隨汗之宣通,不利而愈?;蚝雇孪潞螅瑹┛士诟?,脈浮大,白虎湯(二十二)加人參;煩躁多渴,涼膈散(二十三)加滑石。
《古今醫(yī)案按》(公元 1778 年)清.俞震(東扶)著。十卷。選擇歷代醫(yī)案加以按語,發(fā)揮醫(yī)案的義理較為深入。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凡口干煩渴者,傷寒汗出而渴者,飲水反吐名曰水逆,俱宜五苓散(二十四)。少陰病二、三日,口燥咽干,三一承氣湯(十三)?;蚶餆嵩锷酰瑐鲇袅麸嫴簧?,煩渴不止則腹高起痛不可忍,但嘔冷涎,大渴不能飲,飲亦不能止其渴,喘急悶亂,但欲死者,三一承氣湯,下咽立止其渴,有若無病之人,須臾大汗而愈。至此往往多有不利而汗出,亦有藥力但隨汗之宣通,不利而愈?;蚝雇孪潞螅瑹┛士诟?,脈浮大,白虎湯(二十二)加人參;煩躁多渴,涼膈散(二十三)加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