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烏頭五枚(切) 麻黃三兩 黃芪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三兩
右五味,先以蜜二升煮烏頭,取一升,去滓,別以水三升煮四味,取一升,去滓,納蜜再煮一二沸,服七合,不知盡服之。
病歷節(jié),疼痛,兩足腫,大小便不利,脈沉緊者,甘草麻黃湯主之;脈沉而細數(shù)者,越嬸加白術湯主之。(二方俱見前)
【師曰】寸口脈遲而澀,遲則為寒,澀為血不足,趺陽脈微而遲,微則為氣,遲則為寒,胃氣不足,則手足逆冷,榮衛(wèi)不利,則腹?jié)M腸鳴相逐,氣轉膀胱,榮衛(wèi)俱勞。陽氣不通即身冷,陰氣不通即骨疼,陽前通則惡寒,陰前通則痹不仁,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寒氣乃散,實則失氣,虛則遺溺,名曰氣分。
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桂枝甘草麻黃生姜大棗細辛附子湯主之。
(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到之見。
《類證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著。采輯清代中葉以前的醫(yī)家著作,對于溫病、報病、婦科、外科各證,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證侯和不同治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烏頭五枚(切) 麻黃三兩 黃芪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三兩
右五味,先以蜜二升煮烏頭,取一升,去滓,別以水三升煮四味,取一升,去滓,納蜜再煮一二沸,服七合,不知盡服之。
病歷節(jié),疼痛,兩足腫,大小便不利,脈沉緊者,甘草麻黃湯主之;脈沉而細數(shù)者,越嬸加白術湯主之。(二方俱見前)
【師曰】寸口脈遲而澀,遲則為寒,澀為血不足,趺陽脈微而遲,微則為氣,遲則為寒,胃氣不足,則手足逆冷,榮衛(wèi)不利,則腹?jié)M腸鳴相逐,氣轉膀胱,榮衛(wèi)俱勞。陽氣不通即身冷,陰氣不通即骨疼,陽前通則惡寒,陰前通則痹不仁,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寒氣乃散,實則失氣,虛則遺溺,名曰氣分。
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桂枝甘草麻黃生姜大棗細辛附子湯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