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柏葉三兩 阿膠二兩 干姜二兩(炮) 牡丹三兩
右四味,以水三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納膠烊消,溫服一升,日再服。
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
下利,脈沉弦者,下重也;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shù)者,為欲自止,雖發(fā)熱,不死。
下利,脈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下利,脈數(shù)而渴者,令自愈,設(shè)不差,必清膿血,以有熱故也。
下利后,脈絕,手足厥冷,啐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
傷寒,下利日十余行,脈反實者,死。
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公元 1231 年)金.李杲(東垣、明之)著。二卷。辨外惑、內(nèi)傷的區(qū)別。凡精神刺激、飲食不調(diào)等引起的疾病為內(nèi) 傷病,其治療著重于調(diào)理脾胃、說明與六淫外感病的證治有別。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柏葉三兩 阿膠二兩 干姜二兩(炮) 牡丹三兩
右四味,以水三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納膠烊消,溫服一升,日再服。
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
下利,脈沉弦者,下重也;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shù)者,為欲自止,雖發(fā)熱,不死。
下利,脈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下利,脈數(shù)而渴者,令自愈,設(shè)不差,必清膿血,以有熱故也。
下利后,脈絕,手足厥冷,啐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
傷寒,下利日十余行,脈反實者,死。
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