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前五世紀? )原題戰(zhàn)國時秦越人撰。共有 81 個問答。系采摘《內(nèi)經(jīng)》的精要,設為問答,解釋疑難。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普濟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論,2175 類、778 法、61739 方 239 圖。 收載方劑最多?!侗静菥V目》中附方有不少是從此書采錄的。
【151】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入里,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
【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
【155】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
脈浮而緊,應以汗解,而復下之,緊反入里,浮緊變?yōu)槌辆o,則作痞證。痞證陽氣格郁,必生上熱,陰氣凝塞,必生下寒,寒熱相通,二氣摶結(jié),則心下石硬,而關脈沉緊,是當用諸瀉心清上溫下之法。若按之心下自濡,診之關上脈浮者,是下寒未生,但是陽氣痞塞,郁生上熱,宜用大黃黃連瀉其上熱,無用溫藥也。若下寒已生,則心下不濡而關上不浮,其上熱逼蒸,別無去路,是必開其皮毛,泄而為汗。如是心下痞硬,而復惡寒汗出者,是其下寒已動,宜附子瀉心湯,大黃、芩、連,瀉其上熱,附子溫其下寒也。
此以下傷其中氣,土敗胃逆,膽心不降,君相二火皆升,大黃瀉胃而降逆,黃連瀉其心火,黃芩瀉其膽火。第曰瀉心者,相火以君火為主也。
〖附子瀉心湯〗四十七?。ǚ健?1】)
【61】附子瀉心湯
大黃二兩黃連一兩黃芩一兩附子炮,去皮破,別煮取汁,一枚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內(nèi)附子汁,分溫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