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陽毒升麻湯
陰毒甘草湯
熱病干姜附子湯
青筋牽柴胡地黃湯
赤脈KT 石膏地黃湯
黃肉隨玄參寒水石湯
白氣 石膏杏仁湯
黑骨溫苦參石膏湯
溫噦茅根葛根湯
梓皮飲子
茅根橘皮湯
枇杷茅根湯
溫病壞后三黃石膏湯
敗壞別行附子鱉甲湯
以上除不可作煮散方外,凡湯劑言 咀者,如 咀菱藕之滓狀,今之粗末是也。凡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煮八分,濾去滓,得七分為準(zhǔn)。內(nèi)有半夏、附子為毒藥之類,每四錢,水二盞,入生姜三片,煎七分。內(nèi)有或用樸硝,或用阿膠,或用飴糖,或用焰硝,或用雞子清,皆煎成湯后,去滓下之。內(nèi)或用竹瀝煎者,每四錢,水一盞二分,煎至七分,下竹瀝三分,煎至七分。內(nèi)或用大黃者,虛人入大黃同煎之;如難得通利人,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別入大黃半錢,同煎至七分;又難得利者,以湯浸濃大黃汁三二分同煎之,以取利為度。
政和歲次癸巳門人布衣魏炳編
(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dú)到之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陽毒升麻湯
陰毒甘草湯
熱病干姜附子湯
青筋牽柴胡地黃湯
赤脈KT 石膏地黃湯
黃肉隨玄參寒水石湯
白氣 石膏杏仁湯
黑骨溫苦參石膏湯
溫噦茅根葛根湯
梓皮飲子
茅根橘皮湯
枇杷茅根湯
溫病壞后三黃石膏湯
敗壞別行附子鱉甲湯
以上除不可作煮散方外,凡湯劑言 咀者,如 咀菱藕之滓狀,今之粗末是也。凡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煮八分,濾去滓,得七分為準(zhǔn)。內(nèi)有半夏、附子為毒藥之類,每四錢,水二盞,入生姜三片,煎七分。內(nèi)有或用樸硝,或用阿膠,或用飴糖,或用焰硝,或用雞子清,皆煎成湯后,去滓下之。內(nèi)或用竹瀝煎者,每四錢,水一盞二分,煎至七分,下竹瀝三分,煎至七分。內(nèi)或用大黃者,虛人入大黃同煎之;如難得通利人,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別入大黃半錢,同煎至七分;又難得利者,以湯浸濃大黃汁三二分同煎之,以取利為度。
政和歲次癸巳門人布衣魏炳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