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來源』本品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干燥草質(zhì)莖。
『產(chǎn)地』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等地。
『采收季節(jié)』秋冬季采。
『炮制方法』去雜質(zhì),用溫水略泡片刻,撈入筐內(nèi),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先將根選出,后切成3分長橫片、曬干。制麻黃絨:取切好麻黃,放研槽內(nèi),用手輕輕研成絨狀取出,篩去灰塵,備用。炙麻黃:每斤藥片用蜂蜜2~3兩,倒入鍋內(nèi)煉開,再投入藥片拌炒,至金黃色攤冷,以疏散不粘手為佳。
『用量』1~6克。
『貯存』裝箱內(nèi),炙者裝瓷缸內(nèi),防潮。
本草著作。《友漁齋醫(yī)話》叢書之第六種。1卷。清黃凱鈞(退庵)撰??诩螒c七年(1812年)。選臨床常用藥物309味,不分部類,大致按植物、礦物、動物為序排列。每藥簡明扼要地介紹其臨癥運用要點,所附個人經(jīng)驗,每出新意,甚切實用。現(xiàn)存初刊本及《中國醫(yī)學(xué)大成》本。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來源』本品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干燥草質(zhì)莖。
『產(chǎn)地』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等地。
『采收季節(jié)』秋冬季采。
『炮制方法』去雜質(zhì),用溫水略泡片刻,撈入筐內(nèi),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先將根選出,后切成3分長橫片、曬干。制麻黃絨:取切好麻黃,放研槽內(nèi),用手輕輕研成絨狀取出,篩去灰塵,備用。炙麻黃:每斤藥片用蜂蜜2~3兩,倒入鍋內(nèi)煉開,再投入藥片拌炒,至金黃色攤冷,以疏散不粘手為佳。
『用量』1~6克。
『貯存』裝箱內(nèi),炙者裝瓷缸內(nèi),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