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世醫(yī)得效方》 諸疝

    作者: 危亦林

    烏頭桂枝湯

    治風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體疼痛,灸刺諸藥不能療。及賊風入五臟,拘急不得轉側,發(fā)作叫呼,陰縮,悉主之。

    大烏頭(一枚,實者,去皮尖,蜜一大盞,煎減半,出湯,切,洗)肉桂(去粗皮)芍藥(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大棗三個,入前煎烏頭蜜半合,同煎至七分盞,

    倉卒散

    治寒疝入腹,心腹卒痛,及小腸膀胱氣刺,脾腎氣攻,攣急,極痛不可忍,屈伸腹中冷,重如石,白汗出。

    山梔子(四十九個,燒半過)附子(一枚,炮)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酒半盞,煎至七分,入鹽一捻,溫服即愈。暑證,香薷散加瞿

    生料木香勻氣散

    治寒疝作痛。和氣。

    丁香檀香木香(各一兩)甘草(,四兩)縮砂(去殼,二兩)白豆蔻仁沉香(各一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紫蘇葉五皮,食鹽少許煎,熱服,不拘時候。

    聚香飲子

    治七情所傷,遂成七疝,心腹脹痛,痛引腰脅連背,不可俯仰。

    檀香木香乳香沉香丁香(并不見火)藿香葉(去土,各一兩)玄胡索(炒,去皮)草(炙,各半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七片,紅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加味通心飲

    治腎與膀胱實熱,小腸氣痛,小腑不通。

    瞿麥穗木通(去皮節(jié))梔子(去殼)黃芩連翹甘草枳殼(去穣)川楝子(去核。各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燈心二十莖,車前草五莖同煎,空心溫服。

    八正散

    治腎氣實熱,脈洪數,小腹、外腎、肛門俱熱,大小便不利作痛。每服四錢,燈心莖,枳殼半片去穣煎,食前溫服。熱盛,加淡竹葉二十皮。(方見后秘澀類。)

    五積散

    治體虛膀胱小腸氣作,痛不可忍。每服五錢,生姜三片,鹽炒茱萸五粒,茴香一撮白五寸煎,空心熱服。(方見前傷寒陰證類。)

    蟠蔥散

    治男子婦人脾胃虛冷,氣滯不行,攻刺心腹,痛連胸脅,膀胱、小腸、腎氣及婦人刺痛,并皆治療。

    蒼術(泔浸一宿,切,焙)甘草(炙。各四兩)延胡索(一兩半)官桂(去皮)干姜(炮。

    茯苓(去皮)青皮(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連根蔥白一莖,煎至七分,空心熱服。

    荊芥散

    治風疝,陰腎腫大。荊芥穗不以多少,新瓦上焙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效。

    砂丸

    治諸疝作痛,大效。

    木香沉香巴豆肉(全者。各一兩)青皮(不去皮,二兩)銅青(半兩,研)砂(二錢上以二香、青皮三味細銼,同巴豆慢火炒令紫色為度,去巴為末,入青、砂二味研勻,蒸餅

    奪命散

    治小腸疝氣。

    玄胡索不以多少,鹽炒過,入全蝎半錢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立效。

    五苓散

    治撮聚疝氣,連根蔥白二寸,燈心十莖,鹽炒茴香一握,川楝子三個去核,煎湯調大效。傷暑濕作痛,亦效。就吞青木香丸亦可。(方見傷暑類。)

    青木香丸

    治膀胱疝氣腫痛,及胸膈噎塞,氣滯不行,腸中水聲,嘔噦痰逆,不思飲食。常利膈。

    黑牽牛(六兩,炒香,搗末,三兩)補骨脂(炒香)蓽澄茄檳榔(酸粟米飯裹,以濕紙包上為末,入牽牛末令勻,以清水拌和,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熟水吞下。

    又法∶用二百粒,七個去頭、足、翅,為末,同于文武火上慢炒,令丸子微香,以瓷盤蓋銚

    三茱丸

    治小腸氣痛,外腎腫墜。

    山茱萸(去核)吳茱萸(去梗)石茱萸(去梗。各二兩)川楝子(一兩,用斑蝥十四個,去鹽(各三兩)黑上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用桃仁十五個炒,酒送下?;蜍钕憔埔嗫?。

    失笑散

    治小腸氣痛,婦人血痛欲死者。

    川五靈脂蒲黃(隔紙微炒)上銼散。每服二錢,酒半盞,水半盞,煎至七分,食前服。血痛,鹽熟。入真米醋少許。

    葫蘆巴丸

    治大人小兒小腸氣,蟠腸氣,奔豚氣,疝氣,偏墜陰腫,小腹有形如卵,上下走忍者。

    葫蘆巴(炒,八兩)茴香(去土,炒,六兩)吳茱萸(湯洗七次,炒,五兩)川楝子(炒,九兩)大巴戟(去心,炒)川烏(炮,去皮尖。各三兩)上為末,酒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溫酒送下。小兒五丸,茴香湯吞下。

    延附湯

    治七疝,心腹冷痛,腸鳴氣走,身寒自汗,大腑滑泄。

    延胡索(炒,去皮)附子(炒,去皮臍。各一兩)木香(不見火,半兩)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七片,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立效散

    治疝氣。

    川芎川楝子青皮(去白)茴香(舶上者)桃仁黑牽牛(炒。各一兩)上銼散。每服二錢,無灰酒一盞,煎至八分溫服。

    金鈴丸

    治膀胱腫痛,及治小腸氣,陰囊腫,毛間水出。

    金鈴子肉(五兩)茴香(炒)馬藺花(炒)海蛤破故紙菟絲子海帶木香丁香(各上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鹽湯任下。

    去鈴丸

    治疝氣。杜茴香一斤,以老生姜二斤取自然汁,浸茴香一夜,約姜汁盡入茴香內。

    以好青鹽二兩同炒赤,取出焙燥,碾羅為末。無灰酒煮糊丸如梧子大。每日空心食前服三十服之疏導

    三增茴香丸

    治腎與膀胱俱虛,為邪氣搏結,遂成寒疝,伏留不散,臍腹撮痛,陰核偏大,重墜滋長,有妨行步。瘙癢不止,時行黃水,浸成瘡瘍。或長怪肉,累治不痊。

    結,陰陽不通,外腎腫脹,冷硬如石,漸漸丑大。皆由頓服熱藥內攻,或因兜取此藥溫導陽氣,漸退寒邪,補虛消疝,暖養(yǎng)腎經,能使撤消。應小腸氣,寒疝過三料。第一料∶茴香(舶上者,用鹽半兩同炒焦黃,和鹽稱)川楝子(炮,去核)沙參(洗,銼)木香(洗上為末,水煮、米粉稠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鹽湯,空心食前,日進三服。

    小蓽茇(一兩)檳榔(半兩)上入前藥共六味,重五兩半,根據前法糊丸,湯使丸數服之。若病久未愈,便服第三料。

    第三白茯苓(四兩,緊小實者,去黑皮)黑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稱,或作一兩)上通前藥共八味,重十兩,并以前法糊丸數服之,加至三十丸。新久大病,不過此三料可愈

    消堅丸

    牡丹皮(去骨)桂心(各一兩)川烏(炮,去皮尖)桃仁(麩炒黃,去皮尖,別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

    川楝子丸

    治疝氣。一切下部之疾,悉皆治之。腫痛縮小,雖多年,服此藥永去根本。

    川楝子(一斤,凈肉。四兩,用麩一合、斑蝥四十九個同炒,麩黃色,去麩、斑蝥不用。

    四兩香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下。甚者,日進三兩服,空心食前。

    海藻丸

    治偏墜小腸氣,效。

    海藻海帶(各一兩)斑蝥(二十八個,去足、翅)巴豆(二十八個,去殼,完全者)上斑蝥、巴豆二味一處,生絹袋盛,用好醋一碗,以瓦銚盛四味同煮。將干,去斑蝥、巴豆藥曬五貴敷法∶治腎囊偏墜。

    牡蠣(一兩,)良姜(一兩)上為末,津唾調傳大偏處,須臾如火熱著痛,即安。

    灸法∶治諸氣心腹痛,小腸氣,外腎吊痛,疝氣小腹急痛不可忍。足大拇指、次指下中節(jié)橫則三二穴膝

    獨活寄生湯

    治風傷腎經,腰痛如掣,久不治,流入腳膝,為偏枯、冷痹、緩弱之患。及新疼。除風活血。

    獨活(二兩半)真桑寄生(無則用川續(xù)斷代)杜仲(切,炒斷絲)北細辛白芍藥桂心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二盞煎,空心服?;蛐±m(xù)命湯加桃仁煎。氣虛不和、不食,除地黃。

    五積散

    治寒傷腎經,腰痛不可俯仰。每服可加桃仁七粒,去皮尖煎。痛甚或加黑牽牛少許炒研,特效。(方見傷寒陰證類。)

    腎著湯

    治久處卑濕,濕傷腎經,腰重冷痛,如帶五千錢,冷如水洗,以熱物著痛處方少寬便自利,飲食如故,虛弱人加附子,或用白術、芍藥、官桂、附子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酒調服。(方見傷濕類)

    姜附湯

    治體虛傷冷腰痛,加官桂、制杜仲各五錢,食前服。(方見中寒類。)

    敗毒散

    治風熱腰痛,加續(xù)斷、天麻、薄荷、木瓜各等分。(方見傷寒陽證類。)

    舒筋散

    治血滯腰痛,亦治閃挫。

    延胡索當歸官桂(各一分)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食前服?;蚣优O?、桃仁、川續(xù)斷亦效。

    人參順氣散

    治氣滯腰痛,加五加皮煎服。(方見風類。)或用木香流氣飲,立效。(方見氣類。)

    小七香丸

    治郁怒憂思,氣滯腰疼。

    甘松(炒,十兩)甘草(炒,十五兩)香附子(炒,去毛,十五兩)丁香皮(十五兩)蓬莪上為丸。每服五十丸,橘子一錢,鹽少許煎湯,空心服?;蛴贸料憬禋鉁蚝蛣驓馍ⅰ?/p>

    神曲酒

    治閃挫腰痛。

    神曲一塊,約如拳大。燒令通赤,好酒二大盞,淬酒更飲令盡,仰臥少頃即安。或用枳殼

    安腎丸

    治腎虛腰疼,橘皮、鹽湯吞,加萆尤佳。(方見虛損類。)

    青娥丸

    治腎虛勞力腰疼。益精助陽,烏髭,健腳力。神效。

    破故紙(四兩,炒香)杜仲(去粗皮,切,姜汁拌炒,去絲,八兩)上為末,用胡桃納五十個,大蒜二十個研膏,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五丸,鹽湯服。虛極人入。

    八味丸

    加鹿茸、當歸、木瓜、續(xù)斷。治房勞傷腎,腰痛,鹽湯下。(方見虛損類。)

    二至丸

    治老人、虛弱人,腎氣虛損,腰痛不可屈伸。

    鹿角鎊(一兩)糜角(鎊二兩)附子(炮,去皮臍)桂心(不見火)補骨脂(炒。

    各一兩)兩)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胡桃肉細嚼,以鹽酒、鹽湯任下。惡熱藥

    牽牛丸

    治冷氣流注,腰疼,不能俯仰。

    延胡索

    破故紙(炒。各二兩)黑牽牛(炒,二兩)上為末,研煨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蔥、酒、鹽湯任下。

    趁痛丸

    治腰痛極效。亦治閃肭。

    附子(炮,半兩)黑牽牛(一兩)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食前服。

    熟大黃湯

    治打撲腰痛,惡血蓄瘀,痛不可忍大黃生姜(并切如豆大,各半兩)上同炒令焦黃,以水一大盞,浸一宿,五更去滓頓服。天明所下如雞肝,即惡物也。

    二效方

    治坐立或熟睡濕地,濕入腎經,外腎腫,腰背曲,痛楚甚。用五苓散每服二錢,用少許,下青木香丸三十粒。數服臟腑微動,腫消腰直,其痛立止。

    又方,趁痛丸

    治腰臂痛。

    五靈脂赤芍藥(各半兩)川烏(一個)沒藥(四錢)麝香(一錢)上為末,酒糊丸。空心溫酒送下。

    導引法∶

    理腰背痛。正東坐,收手抱心,一人于前據躡其兩膝,一人后捧其頭,徐牽令偃臥到地,三起三臥便瘥。

    針灸法∶

    腰背痛。針決膝腰勾畫中青赤絡脈,出血便瘥。腰痛不得俯仰者,令患人正立。以地,度之臍斷竹。乃度背,灸竹上頭處,隨年壯。灸訖藏竹,忽令人知。灸腎俞穴亦可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吳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鄒存檢
  • 作者:
    馬培之
  •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及生平經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
  • 作者:
    朱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