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世醫(yī)得效方》 中濕

    作者: 危亦林

    治中濕,脈沉而微緩,濕喜歸脾,流入關(guān)節(jié),中之多使人腹脹,倦怠。四肢而煩,或一身重著。久則浮腫喘滿,昏不知人。挾風(fēng),頭暈嘔噦。兼寒則攣拳制痛得猛發(fā)汗、灼艾、通泄,惟利小便為佳,此方主之。及治大小便皆自利。

    白術(shù)(去蘆)甘草(炒,一兩)附子(炮,一兩半)赤茯苓(一兩)上銼散。每服五錢,生姜七片,棗二枚煎,日三服。才見身痹,又三服,當(dāng)如冒狀,勿怪,

    治中濕,口噤,不知人。

    白術(shù)(半兩,去蘆)上酒三盞,煎一盞,頓服。不能飲酒,以水代,日三服,夜一服。

    治中濕小便不利,大便自利。

    附子(炮,一個(gè),七錢凈者)甘草(炙,一兩)辣桂(去粗皮,二兩)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姜七片煎,食前微溫服。汗出,加防風(fēng);悸氣,加赤茯苓,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