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茗、苦 (圖缺),舊不著所出州郡,今閩浙、蜀荊、江湖、淮南山中皆有之。
《爾雅》所謂 ,苦。郭璞云∶木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采者為荼,晚取者為茗。茗、 ,蜀人謂之苦荼是也。今通謂之茶。茶、荼聲近,故呼之。春中始生嫩葉,蒸焙去苦水,末之乃可飲。與古所食,殊不同也?!恫杞?jīng)》曰∶茶者,南方佳木。自一尺、二尺至數(shù)十尺,其巴川峽山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木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shí)如 櫚,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名一曰荼,二曰 ,三曰 (音設(shè)),四曰茗,五曰 。又曰茶之別者,其枳殼芽,枸杞芽,枇杷芽,皆治風(fēng)疾。又有皂莢芽,槐芽,柳芽,乃上春摘其芽,和茶作之。故今南人輸官茶,往往雜以眾葉,惟茅蘆、竹箬之類不可入,自余山中草木芽葉,皆可和合。椿、柿尤奇。真茶性極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溫,而主疾?!恫枳V》云∶蒙山有五頂,頂有茶園,其中頂曰上清峰。昔有人病冷且久,遇一老父謂曰∶蒙之中頂茶,當(dāng)以春分之先后,多耩人力,俟雷之發(fā)聲,并手采摘,三日而止。若獲一兩,以本外水煎服,即能祛宿疾,二兩當(dāng)眼前無疾,三兩固以換骨,四兩即為地仙矣。其僧如說,獲一兩余,服未盡而病瘥。其四頂茶園,采摘不廢。惟中峰草木繁密,云霧蔽虧,鷙獸時出,故人跡不到矣。近歲稍貴此品,制作亦精于他處,其性似不甚冷,大都飲茶少則醒神思,過多則致疾病,故唐《母景茶飲序》云∶釋滯消壅,一日不利暫佳,瘠氣侵精終身之累,斯大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