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圖經》 杜仲

    作者: 蘇頌

    杜仲(圖缺),生上虞山谷及上黨、漢中。今出商州、成州、峽州近處大山中亦有之。木高數丈,葉如辛夷,亦類柘;其皮類濃樸,折之內有白絲相連。二月、五月、六月、九月采皮用。江南人謂之 。初生葉嫩時,采食,主風毒香港腳,及久積風冷、腸痔、下血。亦宜干末作湯,謂之芽?;?、實苦澀,亦堪入藥。木作屐,亦主益腳。篋中方主腰痛補腎湯,杜仲一大斤,五味子半大升,二物細切,分十四劑,每夜取一劑,以水一大升,浸至五更,煎三分減一,濾取汁;以羊腎三、四枚,切,下之,再煮三、五沸,如作羹法,空腹頓服。用鹽酢和之,亦得,此亦見崔元亮《海上方》。但崔方不用五味子耳。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