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徐徐抱解,不得截繩,上下安被臥之,一人以腳踏其兩肩,手少挽其發(fā),常弦弦,勿縱之。一人以手按據(jù)胸上,數(shù)動之。一人摩捋臂脛,屈伸之。若已強,但漸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頃,氣從口出,呼吸眼開,而猶引按莫置,亦勿苦勞之。須臾,可少桂湯及粥清含與之,令濡喉,漸漸能咽,乃稍稍止。耳內(nèi)令兩人以管吹其兩耳彌好。此法最善,無不活者。自旦至暮,雖冷亦可;暮至旦,少難。
(公元 659 年)唐.李績(蘇敬)撰。五十四卷。原書已佚,內(nèi)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包括藥圖、圖經(jīng)、本草三部分,收載藥物 844 種, 詳細介紹性味、產(chǎn)地、效用等 。
學術價值: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書。開創(chuàng)圖文對照之先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徐徐抱解,不得截繩,上下安被臥之,一人以腳踏其兩肩,手少挽其發(fā),常弦弦,勿縱之。一人以手按據(jù)胸上,數(shù)動之。一人摩捋臂脛,屈伸之。若已強,但漸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頃,氣從口出,呼吸眼開,而猶引按莫置,亦勿苦勞之。須臾,可少桂湯及粥清含與之,令濡喉,漸漸能咽,乃稍稍止。耳內(nèi)令兩人以管吹其兩耳彌好。此法最善,無不活者。自旦至暮,雖冷亦可;暮至旦,少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