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理脾腎久虛,積冷面黃,嘔吐痰水,飲食減少,心腹疼痛,脅肋脹滿,繞臍弦急,大腸虛滑痔漏,婦人血海虛冷,赤白帶下,久無子息,并皆治之。
陳皮(去白,取十五兩凈末,熬膏)金蓉(酒浸炙)茄子鹿茸(火燎去毛,劈開,酒浸焙干,研如粉)杜仲(炙,去絲)濃樸(去皮,裂)肉桂(去皮)京三棱(煨熟,切片)吳茱萸((以上各三兩)甘草(一兩,炙)上一十八味為細末,先用五升于銀石器內(nèi),將橘皮末于酒內(nèi)熬如餳,然后入諸藥末,一處可。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理脾腎久虛,積冷面黃,嘔吐痰水,飲食減少,心腹疼痛,脅肋脹滿,繞臍弦急,大腸虛滑痔漏,婦人血海虛冷,赤白帶下,久無子息,并皆治之。
陳皮(去白,取十五兩凈末,熬膏)金蓉(酒浸炙)茄子鹿茸(火燎去毛,劈開,酒浸焙干,研如粉)杜仲(炙,去絲)濃樸(去皮,裂)肉桂(去皮)京三棱(煨熟,切片)吳茱萸((以上各三兩)甘草(一兩,炙)上一十八味為細末,先用五升于銀石器內(nèi),將橘皮末于酒內(nèi)熬如餳,然后入諸藥末,一處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