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孕婦七八個月,傷暑傷熱以致子煩。胎氣迫近于上,咽喉窒礙,心腹脹滿,下墜似痢。每登廁時,坐一炊久,忽而氣下,方得大便一通。世俗率用痢藥,不知病在胎熱子煩,可小柴胡湯下黃連阿膠丸,或用炒阿膠、凈黃連各一分,枳殼、北大黃半之,分作兩劑,烏梅、姜、蜜煎服,俟其大便調(diào)導(dǎo),卻以川芎、茯苓、縮砂、甘草繼之。若五苓散、感應(yīng)丸、香連、駐車,非其治也。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銀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題唐.孫思邈著。二卷。論眼科諸證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瀉寒溫。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孕婦七八個月,傷暑傷熱以致子煩。胎氣迫近于上,咽喉窒礙,心腹脹滿,下墜似痢。每登廁時,坐一炊久,忽而氣下,方得大便一通。世俗率用痢藥,不知病在胎熱子煩,可小柴胡湯下黃連阿膠丸,或用炒阿膠、凈黃連各一分,枳殼、北大黃半之,分作兩劑,烏梅、姜、蜜煎服,俟其大便調(diào)導(dǎo),卻以川芎、茯苓、縮砂、甘草繼之。若五苓散、感應(yīng)丸、香連、駐車,非其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