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人有生疔于唇上,或在口角之旁,或在上下唇之際,不必論其大小,皆因脾胃之火毒也。最宜速散,否則毒瓦斯炎熾,難于飲食,往往有腐爛而死者。然疔愈小,而其毒愈橫也。治之法,宜急瀉火毒,而又不可損傷脾胃之氣,則毒不難散矣。方用救唇湯∶金銀花(一兩) 地?。ㄒ粌桑?甘草(三錢) 桔梗(三錢) 知母(一錢) 白果(二十一個(gè))
水煎服,一劑而疼痛止,二劑而瘡口消,三劑痊愈,未爛四劑,已爛五劑收功矣。此方治頭面上之疔瘡,俱可獲效,而治口唇之疔,更為神驗(yàn)。白果、桔梗善走口唇,引銀花、地丁至于生瘡之處,則能盡解其毒也。
秘訣∶救唇湯能治唇疔,銀丁兩用甘桔梗,知錢白果二十一,未爛四劑爛五功。
此癥方用護(hù)唇湯亦效∶地丁(一兩) 麥冬(一兩) 玄參(一兩) 夏枯草(一兩) 甘草(三錢)
水煎服,二劑效。
秘訣∶又有療唇護(hù)吻湯,地丁麥玄枯草兩,再加三錢生甘草,服止二劑妙非常。
《銀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題唐.孫思邈著。二卷。論眼科諸證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bǔ)瀉寒溫。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人有生疔于唇上,或在口角之旁,或在上下唇之際,不必論其大小,皆因脾胃之火毒也。最宜速散,否則毒瓦斯炎熾,難于飲食,往往有腐爛而死者。然疔愈小,而其毒愈橫也。治之法,宜急瀉火毒,而又不可損傷脾胃之氣,則毒不難散矣。方用救唇湯∶金銀花(一兩) 地?。ㄒ粌桑?甘草(三錢) 桔梗(三錢) 知母(一錢) 白果(二十一個(gè))
水煎服,一劑而疼痛止,二劑而瘡口消,三劑痊愈,未爛四劑,已爛五劑收功矣。此方治頭面上之疔瘡,俱可獲效,而治口唇之疔,更為神驗(yàn)。白果、桔梗善走口唇,引銀花、地丁至于生瘡之處,則能盡解其毒也。
秘訣∶救唇湯能治唇疔,銀丁兩用甘桔梗,知錢白果二十一,未爛四劑爛五功。
此癥方用護(hù)唇湯亦效∶地丁(一兩) 麥冬(一兩) 玄參(一兩) 夏枯草(一兩) 甘草(三錢)
水煎服,二劑效。
秘訣∶又有療唇護(hù)吻湯,地丁麥玄枯草兩,再加三錢生甘草,服止二劑妙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