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邪風上逆,以致上實下虛,風熱上攻,眼目昏蒙,耳鳴鼻塞,頭痛眩運,燥痰逆涎嗽,心腹痞痛,大小便結滯。常服清利頭目,開通鼻竅,聰耳明目,宣通血氣,調順飲食。
南星人參茯苓(各半兩)干生姜寒水石白礬半夏(各一兩)蛤粉大黃黃芩(各二兩)牽牛末滑石(各四兩)薄荷葉(半兩)藿香(二錢半)上為末,滴水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用生姜湯下,日進三服。
(公元 1528 年)明.薛己(立齋、新甫)著。 一卷。先論口齒、喉舌之證,分為六門,次論骨鯁、諸蟲、體氣的治法 ,也分六門,末附方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邪風上逆,以致上實下虛,風熱上攻,眼目昏蒙,耳鳴鼻塞,頭痛眩運,燥痰逆涎嗽,心腹痞痛,大小便結滯。常服清利頭目,開通鼻竅,聰耳明目,宣通血氣,調順飲食。
南星人參茯苓(各半兩)干生姜寒水石白礬半夏(各一兩)蛤粉大黃黃芩(各二兩)牽牛末滑石(各四兩)薄荷葉(半兩)藿香(二錢半)上為末,滴水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用生姜湯下,日進三服。